• 提高我国金融竞争力----成思危

    作者: 来源: 日期:2015-12-17 17:10:08 人气:24 加入收藏 标签:

    2010年6月10日,第四届中国企业国际融资洽谈会在天津国展中心、天津大礼堂隆重举行。以下是全国人大常委会原副委员长成思危的发言实录 :

       各位嘉宾、各位朋友,很高兴出席这次融洽会,由于时间的关系我讲20分钟,我想集中讲一下提高我国金融竞争力的问题。大家知道这次全球金融危机我们受的 影响比较少,可以说一方面是由于我们国家人民群众对国家、对政府有信心,银行不缺流动性;还有一点原因就是我们的国际金融竞争力不强,我们的金融业不够先 进,所以效率低,但是风险也低。但是从长远来看,我们金融竞争力、国际竞争力低,必然会造成在国际金融市场上处于劣势。一个很简单的例子可以看到,我们卖 给美国的是食品经济产品,是资源和产品,但他们卖给我们的是金融产品和高科技产品,也就是说在一个国家的发展里有四个层次,一个是依靠资源、一个是依靠产 品、一个是依靠资本、一个是依靠知识,我们是处在第一二级上,而英美等发达国家是在第三四级上,所以这样的交换在一定程度上是不平等,而且风险很大,因为 我们卖给他的都是食品经济的产品,实实在在的东西,他卖给我们的金融产品,他的价格是隐藏着风险的,在国际金融市场上,我们基本上没有话语权,看到国际期 货市场上,我们是石油的进口大国,但在石油期货上我们没有发言权,我们出现的石油事件等都使我们在国际石油市场上吃了大亏,其中相当大一部分是买了国外的 金融资产,现在我们少了美国的金融资产是1.25万亿,是一半,其中美国政府债券是八千多亿。
      实际上我们面临着两大问题,不买他的我们没有出 路,买他的我们实际是把钱借给他们用,他们赚了钱以后只付给我们一点外汇的利息,而且我们还要承担美元贬值的风险。所以我认为在金融危机以后,我们应该更 多地思考,如何增强我们国家的金融竞争力。在这个问题上我曾经讲过三句话,第一个叫国际化、市场化、系统化,我讲点具体的问题。
      我觉得从现在 中国金融市场来看,证券市场是占了最主要的地位,我们国家的市场今年发展是20周年,在不断的成熟,也还存在着问题,我们在证券市场上,要有一个好的证券 市场必须有四个条件,第一个就是有高质量的上市公司,第二要有好的宏观经济环境,第三,要有成熟的投资,第四是要有有效的监管者,在这四个方面我们还需要 进一步努力。
      从多层次的证券市场来看,从去年11月深圳创业板的开设,我们现在初步形成,但是创业板刚开设存在着很多问题,还需要进一步完 善,比如说他有一些股价过高,我们的三板市场,现在在全国几个地方已经开了,但是现在从三板市场来看,按我的看法,三板市场起两个作用,一个是孵化器,一 个是垃圾桶,意思是说还没有达到很好的标准的时候现在三板上市,目前来看,我们三板的孵化器作用,最大的问题就是尽管有行,但是没市(交易量)这些股权的 拥有者总是希望上市以后卖高价钱。
      另外一个是起了“垃圾桶”的作用,也就是说从主板创业板退市下来的,目前我们的退市制度还不够健全,在国外 来看退市有三种类型,一种是强制退市,比如说纳斯达克规定的股价在一美元以上,连续一个月时间以后就会强迫退市,这就发生了丑闻等等,第二种是自愿退市, 有的企业情况不好需要退下来,自己重新整顿,以后找机会再上;再有就是并购退市,有的企业被人家并购了,实际上尽管他的企业没退,但是背景已经变了,我们 国家的退市制度不健全,再加上这个资源是一个稀缺资源,所以这是一个垃圾桶的作用。
      所以目前有一种说法,希望中国多搞一些三板,我觉得关键问题是要把制度建设好,不然的话你多搞了,起不到应有的作用,这是资本市场。
       我们的债券市场相对于证券市场来说发达程度就更差了,真正的债券市场并没有真正的建立起来,在交易所交易还是比较少的,实际上涉及到我们国家债券的期限 问题,因为以前我们的债券总量控制,如果按总量控制的话,没有人愿意发行短期债券,因为发一年期的债券和我发季度的债券,一年期如果发一个亿,季度只能发 2500亿,所以我一再提出来要把总量控制改成余额控制,这个在2007年改过来了,目前总体来看短期债券少,企业短期融资的需求目前靠债券还是比较少, 靠票据成本还是比较多的,另外由于短期债券少,对股票市场操作,和对于通过短期债券来确定基准利率。所以我们的债券市场还需要发展,需要短中长期相结合, 建立一个合理的债券利率的期限结构。
      从金融市场的参与者来说,目前主体是证券公司,它的作用是很重要的,但是从中国的证券公司来看,目前还没 有一个真正意义的投资银行,应该起投资银行的作用,但是我们现在没有真正意义的,最近投资银行的声誉由于美国金融危机变的不大好,它起到两点作用,一种是 起到上市公司的保荐作用,实际上对于上市公司的质量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它要做禁止调查,要仔细分析研究,了解上市公司的情况,所以它对保障上市公司的质 量,对于上市成败起了很重要的作用。
      另外一个作用,就是它通过MBO对已经上市的公司进行重组,或者退下来重组以后再上市,目前来看中国证券 公司的功能还发挥不够,规模也比较小,证券公司的总规模加起来,比国外相对来看还是非常小,前一段我们股市非常旺的时候证券公司好像规模比较大,但是总体 比较少。这是第一个需要进一步发展、加强证券公司,使它真正发挥投资银行的作用。
      第二个就是股权投资基金,股权投资基金在近年来是非常重要的发展方式,它的作用不在于办企业,而在于把企业收购过来,通过各种措施提高企业的价值,然后再通过并购,或者通过上市,把它再卖出去,取得了比较好的成绩。
       目前来看,国家的股权投资基金近年来还是有不少发展,我们曾经连续三年搞了闭门的股权投资基金论坛,现在很多问题取得比较一致的看法,但是发展股权投资 基金我们也不要搞“一窝蜂”。其中最重要的增值第一个问题,就是我们一定要注意,要能够做到增值服务,如果股权投资基金不能做到增值服务不能提高企业的价 值,实际上你没有效果。
      第二,我们希望增值主要是能够在市场、技术、管理方面,对于投资的企业可以有更多的帮助,这样使得投资的企业能够更好 地发展,所以在这点上,我认为投资基金不是单独的投资者,最好是战略投资,所谓战略投资就是在市场、技术、管理上能够帮助他所投资的企业,提高他的价值。
       第三个,我觉得我们还是要稳步推进金融创新和金融衍生品,金融创新的目的主要是通过对冲防范风险,但是它也可以成为一个过渡投机的工具,所以我们对金融 创新要一分为二,不能因为现在美国出了问题我们就否认了金融创新,实际上我们应该做的是稳步地推进金融创新。几年以前,我们在上海召开金融期货的研讨会, 一方面稳步推进,一方面通过监管防止它的过渡投机。
      从我们国家来看,金融创新现在迈出了第一步,上海的股指期货开始交易以后,从第一次结算开 始,取得了比较好的结果,有的人把股市的下跌归罪于股指期货是不对的,因为它的作用是整个的价值发现,所以如果它的发现是觉得股市的价格低于他现有的价 值。第二个就是通过对冲来防范风险,我们以前的股市是只能做高不能做低,所以大家都希望股市涨,因为只有股市涨了才赚钱,第二就是不赚钱,不是被套住就是 割肉,但是股市不能只涨不跌,所以有的股指期货形成一种平衡的力量,防止股市大起大跌,可以防范股市的价值。
      从我们国家开始融资融券以来,融 资多,融券少,希望股市赚钱,把股票卖出去就赚钱了,如果是融券的话就希望股市跌,跌了以后把股票买回来我就赚了钱了,所以有的是股指期货,有的融资融 券,任何事情开始的时候都是不成熟的,都会有这样那样的问题,国外的故事是上百年以上,我们仅仅20年,股指期货开始我们期望它非常的健康,那不可能,但 是正如我们的制度经济学家的意见,只有通过实践的交易,才能制定完善的制度,我们不可能关起门来制定完善的制度,因为你不知道各种情况,所以必须通过交 易,在交易过程中发生问题,不断完善,这就是我们常讲的在发展中完善,在完善中发展,必须采取这样的办法。
      最后我想再讲一点,就是我们要注意 绿色金融,6月5号我在北京专门讲过一次,因为绿色金融是当前国际上一个很重要的趋势,也就是说发达国家有一个开放的限量,他为了达到他的限量,除了他自 己的努力以外,可以收购发展中国家的指标。这几年来绿色金融发展的很快,大概根据世界银行的估计,到2012年这个市场将是1500亿美元,根据欧盟的估 计是1400亿欧元,这就相当于现在的石油市场的总量,甚至还大一点,所以这个将来是很重要的发展,但是现在我们国家绿色金融市场的建设和绿色金融的交易 规则的建立,和中介机构都还不够发达,现在外国的中介机构到我们这来收购一吨是9欧元左右,而到国际市场上要卖到12到15欧元,我们可以看到这里有多大 的利益。
      另外,对于我们发展中国家,我们减排的潜力很大,特别是我们国家发展新能源、水能、核能,近年来风能方面下了很大的力量,今年3月份 我出席的能源峰会上,他们统计近年来我们国家每年新能源增加44.3%,去年的增幅是世界上第一位,我们有大量的碳排放指标,我们在国际碳交易市场上没有 话语权,在这个问题上,因为碳交易是一个新兴的,我们要认真研究,天津先走了一步,昨天下午我去看了,天津的交易所,但是很遗憾,现在的交易量还比较小, 从成立以来做了五六亿,还不能维持自己的发展,我也勉励他们万事开头难,但是要发展我们国家的绿色金融需要国家政策的支持,也需要社会的支持。
      我今天就强调四个问题,一个是完善国家资本市场建设;一个是要发展我们的投资银行;第三是要大力发展股权投资基金;最后是我们要积极地推进我们国家绿色金融建设。                          

    栏目类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