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坚守与突破——民营企业生存发展新思维”大成企业首脑沙龙观点综述(2023·廊坊)

    作者:CMAA 来源: 日期:2024-1-22 16:25:04 人气:4 加入收藏 标签:

    640 (90).jpg

    2023年11月8日至9日,“大成企业首脑沙龙”在河北廊坊举行,沙龙主题为“坚守与突破——民营企业生存发展新思维”。第十、十一届全国政协副主席黄孟复主持沙龙并讲话,中央统战部原副部长胡德平出席并讲话,50余位国内知名大型民营企业的董事长或主要决策人参加了沙龙活动。这是北京大成企业研究院举办的第十五次沙龙活动。

    沙龙上,全联并购公会党委书记/常务会长、中美绿色基金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国家发改委规划司原司长徐林做了题目为《中国经济的转型挑战与路径》的引导性发言,大成企业研究院副院长陈永杰以《扭转民营经济增速下降趋势既要政策支持也要理论支撑》为题做了发言。与会企业家围绕宏观经济形势,当前环境下民营企业面临的挑战,民企发展的新思维、新战略等问题展开热烈讨论。会上还向与会企业家发放了调查问卷。

    沙龙前,举办了主题为“AI大模型在产业中的应用”的前沿技术专题圆桌会,米塔碳智能科技有限公司CEO王彬做主旨报告。

    沙龙期间,还组织与会企业家参观考察新奥集团。

    本次沙龙由北京大成企业研究院主办,新奥集团承办。沙龙坚持小规模、高层次、闭门式,平等参与、交流互鉴,为企业家创造一个畅所欲言、思想碰撞、头脑风暴的宽松环境。

    现将企业家发言的主要观点综述如下:

    一、当前宏观经济形势和民营经济发展情况

    企业家和专家们认为,今年以来,我国走出新冠疫情的阴霾,国民经济艰难复苏,但国际环境复杂多变,不确定因素增多,经济修复面临不少困难挑战,民营企业家信心不足,民间投资已经出现负增长态势。

    1.中国经济正面临结构性减速压力

    徐林认为,当前中国经济正面临着结构性减速的压力,这种结构性减速主要是由于要素供给条件恶化、资源配置效率减速、外部营商环境恶化、“双碳”和环保约束等原因导致的。经济的结构性减速和周期性变化的动因不一样,周期性波动用短期宏观调控措施应对容易取得成效,但结构性减速具有趋势性,而改变趋势的难度要大得多,解决问题的办法也只能通过结构性改革。徐林测算,中国未来十年左右潜在的经济增长速度,大概在4%左右,乐观一点可能会达到5%。

    沙龙问卷调查显示,对明年我国经济增速的预判,有35.0%的企业家认为是4-5%,有32.5%认为是3%-4%,20.0%表示看不清楚,认为增速在5%以上的不足10%。

    2.民营经济多项指标增速递减,民营企业经营艰难

    陈永杰分析,2017以来,民营经济多项数据指标增速都呈现拾级而下的特征,民营经济发展增速递减现象正在成为趋势:五年(2017-2022)增速高于三年(2019-2022)增速,三年增速高于去年(2022年),去年增速又高于今年前三季度。民间投资大幅下滑,据国家统计局公布,今年1-9月民间投资下降0.7,全国投资增长3.0(如果按照当年绝对数计算,今年民间投资增速是-20%,而全国投资增速是-11%)。民间投资占比也日益下降,2015年占全国58.8%,2017年占54.6%,到今年只占51.6%。沙龙问卷显示,关于当前民间投资下滑的主要原因,80%的企业家认为是企业家对未来经济发展形势信心不足;60%的企业家认为是政策环境不确定性较多,风险较大;52.5%的企业家认为是市场准入存在障碍,民企难以进入。

    民营经济增速递减和民间投资下降,反映的是企业经营面临多重困难和挑战,企业家信心不足,预期不稳,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影响巨大,对此,国家、社会和民营企业家都要高度关注。

    沙龙调查问卷显示,当前我国企业经营的总体状况,67.5%的企业家认为比较艰难,17.5%的企业家认为很艰难,两者合计达85%。关于企业未来两年的投资计划,47.5%的企业家选择仅继续完成现有投资项目,22.5%的企业家选择加大投资力度,分别有15%的企业家选择不增加投资和收缩投资。关于企业未来两年的用工计划,30%表示保持员工数量基本不变,27.5%表示少量增加员工,25%选择适当裁员。

    二、民营企业要顺应变化,转变认知,树立新思维

    企业家们表示,新的时代背景下,不能固守传统的思维和方法,要用新思维、新方法来解决新问题和传统问题。面对百年未有的大变局和大环境的诸多不确定性,企业只能积极适应。处顺境时戒骄,处逆境时拼搏,才是真正的企业家。

    问卷调查显示,关于当前形势下民营企业生存发展的新思维,77.5%的企业家认为是从追求做大做强转向做专做精做强;70%的企业家认为是坚守主业,避免盲目扩张、盲目多元化;分别有55%的企业家认为是加快企业数字化转型升级和提高风险意识,增强风险管理能力;52.5%的企业家认为从追求短期收益转向树立长期主义;分别有50%的企业家认为是从套利为主转向依靠创新发展为主和构建企业与员工命运共同体,共享发展成果。

    1.认清时代大势,坚守企业本质,主动更新认知,寻求创新变革

    有企业家指出,过去在短缺经济阶段,我们要解决的是有和无的问题,供给侧思维在企业层面和政府层面都是根深蒂固的,那时是资源主导型,只要有资源、有规模、成本低、甚至于侵犯知识产权就能挣钱,这种思维成为我们进入新时期的障碍。在新时代,商业模式、商业逻辑、企业组织都将发生颠覆性转变,因此必须要摒弃传统思维,重构企业的发展模式。

    大汉集团董事长傅胜龙表示,时代变了,我们认知要跟上。过去改革开放40多年,我们民营企业乘势而上,坐着改革开放的“电梯”上楼,充分享受了改革开放和经济增长的红利。然而外部环境和经济形势总会有起有落,我们必须思考如何在逆境中实现突破。第一,时代变了,认知要跟得上,如果认知不变,就很难适应现在的社会和时代;第二,行业变了,有的行业衰落,也有很多新的行业产生,其中有很多新的机会;第三,企业变了,企业必须要跨过数字化转型这一关,要在价值观、方法论、组织体系等方面实现全面的转型。

    新奥集团董事局主席王玉锁认为,我们这一代人是改革开放的参与者、受益者。当前的变不亚于改革开放,中国经济已经从改革开放之初供给侧短缺、“不管黑猫白猫,抓住老鼠就是好猫”的“两猫”阶段转变到追求“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两山”阶段。“两猫”阶段以激发生产积极性为主线,以传统工业化为抓手,实现了人民生活从温饱不足到全面小康;“两山”阶段以低碳发展为主线,以智能化为支撑,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从“两猫”到“两山”,中国经济已经从高速发展转为高质量发展,从追求增量到深耕存量为主,同时智能技术与产业深度融合,支撑客户主权回归,推动实现共同富裕。此时再用传统惯性思维经营企业不可持续,只有坚守企业本质、主动创新变革,利用智能重构发展模式和新利益机制,真正从需求侧出发为客户创造和提供价值,才能实现涅槃重生。

    远东集团董事局主席蒋锡培说,当前的宏观环境错综复杂,充满不确定性,无论是经济学家、政治家、还是企业家,都各有各的判断。每位企业家在制定企业战略的时候,都要做到宏观无限大,微观无限小,大到国际局势,小到经营管理,都要全面认真思考,找准答案,只有看准大势,顺势而为,兢兢业业,练好内功,才能生存好、发展好。

    2.不躺平不抱怨,从容应对,在给定的边界内做到最好

    北京润泽园教育科技公司创始人白立新说,很多人看到市场下行,行业内卷,这种情况下我们该怎么办?抱怨只会消耗我们的能量,不解决任何问题。要在变化中寻找不变,接受我们不能改变的,改变我们能改变的,在给定边界内做到最好。民营企业要坚守常识,坚持自我批判,要反求诸己,摒弃错知错见,才能解决自己的问题。

    海星集团董事长荣海认为,在目前的社会环境下,民营企业家必须要保持住自己的定力和从容,我对自己企业的要求是低调做事、埋头耕耘、长期积累、垒石成山。什么是定力?就是无论惊涛骇浪还是鲜花簇拥,都能认清自己。既不会惊慌失措,也不会欣喜若狂,稳住自己的步伐,认清自己的方向,把握住自己的节奏。什么是从容?就是在辉煌的时候,从未自喜;在落魄的时候,也从不自卑。不眼红别人的一时辉煌,不醉心于一时的投机取巧。衡量自己一生的功过成就不以有形财产为尺度,而以自己平生是否努力为度量。当以自己的节奏为节奏,以自己的认知看世界,就会从容的行走在这个世界。

    3.专注主业,在自己熟悉的领域精耕细作

    泰地集团董事长张跃说,民营企业要专注主业,不要盲目多元化。泰地近几年坚持把主业做精做好,在中国沿海布局了很多港口码头,虽然利润率不高,但很稳定,也因此得到了银行和金融机构的大力支持,企业实现了逆势发展。

    天津中钢集团董事长李坤表示,企业一定要选择好赛道,在自己熟悉的领域中精耕细做。现在已经不是四面出击的时代了,豪情万丈地四方出击,早晚会四面楚歌地跌入万丈深渊。在绝对产能过剩的时代,市场里的企业没有全能冠军,只有单项冠军,全能冠军会累死在努力前行的路上。

    三、民营企业要积极转型升级,寻找新机会,实现新突破

    企业家们表示,时代一直在变,这是历史规律,任何一个转变,有危就有机,民营企业只要勇于迎接挑战,善于抓住机遇,依靠创新驱动,就一定能够实现新的突破。即使是传统企业也可以找到自己最有价值的东西。

    徐林指出,以现在中国经济总量,即使每年4%的GDP增长也是非常大的体量了,其中蕴含着大量的机会,特别是当前中国正在面临三大转型:服务经济的转型、数字智能转型和绿色低碳转型,这些转型对于所有企业来说,都既是挑战也是机遇。

    1.积极推进数字化转型

    王玉锁认为,企业数字化、智能化转型的本质就是回归客户主权,实现伙伴(员工)主动。新奥这几年忙着数字化转型,用智能技术重构发展模式,一是坚守企业商业本质,为满足客户需求而组织员工进行生产,二是坚持创新需求牵引、员工平等的理念,利用智能化突破需供错位、客户主权难保障以及员工创值分享不均衡、创值不主动等痛点,重构天然气、能碳、安全等产业发展模式,将产业最佳实践打造成产业大模型,形成产业智能,极大提升企业的专业业务能力。

    傅胜龙说,大汉的企业数字化做了二十年,发现这不仅是实现IT,而是整个企业商业模式的重大转变,特别是全体员工的价值观、方法论的重大转变。大汉集团数字化转型后,管控力度大幅提升,财务集中、人事管理集中,从业务授权转变为订单管理,相应的资源分配也合理优化。商业模式和企业的结构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以前企业和员工是雇佣关系,企业购买员工的时间,现在员工更像是个体工商户,企业购买员工服务。数字化转型后企业成本大幅降低、销售率大幅提升,给大汉带来巨大的价值。

    2.积极加快绿色低碳转型步伐

    企业家们表示,实现“双碳”目标是涉及到经济社会方方面面的深刻变革,对于民营企业来说,这既是一种约束,一种挑战,更是一种动力,民营企业要将眼光看得更远一点,通过推动技术进步等多种手段,加快绿色低碳转型步伐。

    王玉锁说,新奥通过创新能源消费模式,为客户提供“能碳一体”的低碳用能方案,不断提高客户用能的清洁能源占比、提高系统能效、降低碳排放,助力打造低碳城市、低碳园区、绿色工厂、节能建筑等。新奥打造的能碳产业智能生态平台泛能网,利用数智技术高效链接能源产业需求侧和供给侧,保障用户的各类能源系统安全稳定高效运行,帮助用户快速摸清、管理自己的碳足迹,提供能碳一体化解决方案,已经为全国200多个园区、7000多家企业提供了能碳管理等服务。

    3.发挥民营企业体制机制优势,错位竞争寻求更大发展

    北京星河动力航天科技公司董事长刘百奇说,从世界航天发展的历史来看,商业化是航天产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趋势,靠国家不计代价投入的模式不可持续,航天产业商业化是不可阻挡的,也为民营企业提供了机会。航天产业特别是火箭是一个高风险、高投入、长周期的产业,对于这样一个国有企业占绝对主导地位甚至垄断几十年的行业,民营企业不能沿着国有企业走过的老路前行,不然的话我们永远追不上,也不能有所突破。航天民企要聚焦市场,我们不去做空间站,也不是登月,而是聚焦航天科技的商业化,即低轨卫星互联网。星河动力紧紧围绕着市场需求做了两种运行火箭,一种是围绕小卫星、小星座做的小火箭,叫“出租车”火箭,另外一种是围绕大星座做的“大巴车”火箭,整体来看这两种火箭满足了市场需求。

    有企业家指出,我国服务行业水平、质量的提高是一个巨大的市场,也是民营企业避开与国企正面交锋、发挥自身优势特长、免受其它因素影响的一个着力点,具有无限的潜力。荣海说,在经济普遍下行的情况下,把一些人民生活所需的服务行业做深、做透、做专,亦是一种很好的出路。民生服务行业受政策影响很小,并属于刚需市场。例如海星集团参与投资的一个专业从事与修脚相关的公司,2022年营业额达到136亿元,利润超过10亿元,在全国各地拥有直营店8800多家,解决贫困县劳动就业超过10万人,具有良好的发展势头和盈利能力。再如海星创办的一家专业服务于医院陪护和居家养老公司,既满足广大患者、老人的迫切需求,同时企业也得到迅速成长。

    4.坚持创新驱动,提升民营企业核心竞争力

    刘百奇说,民营企业要坚持创新提高竞争力,星河动力不是把国有航天做的火箭重新复制,而是从设计、材料、工艺、方法都做了系统性创新,使它以更低的成本,更高的效率满足市场需求。例如他们研发的四级液体轨控发动机,在国内首次采用了3D打印方案,成本从过去的60万元降低到7万元,生产周期从过去的6个月降低到1个月,重量减轻一半。星河动力的火箭是全世界的小火箭中最具性价比的,创新给企业带来巨大收益。未来民营企业掌握低成本、大规模、自主进入空间的能力,能够有力的支撑我国航天产业的发展。

    5.不断提高企业治理能力和水平,才能行稳致远

    荣海认为,很多民营企业一时辉煌而又瞬时倒塌,尤其很多大型企业频频爆雷,给我们太多警示。与香港、新加坡乃至日本等具有同样文化和传统的企业相比,为什么我们的企业大多都短命?除了外部环境原因,我们企业内部管理制度也有缺陷,当下,我们民营企业必须深入思考,当我们无法改变外部环境制度的时候,如何完善规范民营企业内部的决策制度、管理制度,以及企业的传承制度。

    北大纵横董事长王璞表示,目前市面上有各种企业评选,如中国500强、世界500强,但更多侧重企业的规模。对企业的衡量标准不能仅考虑“大”,而是要在“大、强、久”这三个标准中更注重“强”和“久”。要将长期可持续发展的“长寿企业”这一词汇扎根在企业家内心深处,从三年企业到十年企业,到百年老店。

    有企业家表示,民营企业应树立风险防控意识,建立严格的企业合规管理体系,防范企业潜在的刑事合规风险。北京德恒律师事务所主任王丽建议,对于涉案企业或股东、董事长、高管,如果涉及刑事犯罪被有关部门调查,根据具体案件情况,可争取用涉案企业刑事合规来处理。这样尽量减少企业因案件引发危机,导致运营停滞甚至破产。最高人民检察院一直在推动落实涉案企业合规改革试点,出台了一系列“合规从宽”的政策,目前已经有比较成熟的措施和评估体系。

    6.用好政策,抓住机遇,寻找新的投资机会

    有企业家说,民营企业要研究好、利用好国家促进民营企业发展的有关政策,如最近国务院转发国家发改委和财政部《关于规范实施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新机制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PPP项目要优先选择民营企业参与;对于市场化程度较高、公共属性较弱的项目,应由民营企业独资或控股;关系国计民生、公共属性较强的项目,民营企业股权占比原则上不低于35%;少数涉及国家安全、公共属性强且具有自然垄断属性的项目,应积极创造条件、支持民营企业参与;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项目应全部采取特许经营模式实施、应聚焦使用者付费项目等政策,有条件的民营企业应迅速抓住这个机会。

    有企业家建议,很多企业在破产重整过程中要引进投资人,有实力的民营企业可以参与到破产企业重整,既能够帮助破产企业重生,也能够获得较好的投资机会,扩大自己的商业版图。当前有些日本韩国的财团正在从中国撤资,各地政府非常焦虑找企业来接盘,愿意给更好的政策,有实力的民营企业可以考虑接盘,抓住现在人民币兑日元汇率较为强势的时机,用较低成本收购日资企业的股权,还可以借助日企较好的信用,合作去海外投资。

    四、进一步优化民营企业生存发展环境的几点建议

    企业家表示,党中央一再强调要营造民营经济发展的良好环境,各部门各地方也在积极行动,今年7月出台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意见》之后,最近一段时间民营企业的舆论环境明显改善向好,各级政府涉企服务有所提升,但是一些制约民营经济发展的深层次问题仍有待解决,民营企业发展仍面临不少困难,民营经济的发展信心还需要进一步呵护和提振。

    1.民营经济政策重在落实,优化发展环境仍需加力

    有企业家说,2005年国务院“非公经济36条”和2010年“民营经济新36条”颁布以后,民营企业家激情万丈,信心满满,激励着民营企业在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环境下奋力拼搏,民营经济得到快速发展,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越来越大。然而,近些年来,由于国内外形势的变化,民营企业的经营环境更加艰难,尽管中央国务院多次出台鼓励支持民营经济的政策文件,最近又发布了“民营经济31条”,但是政策没有很好的落地,营商环境没有明显变化,政策仍停留在口号上,企业获得感不强,政策效益递减。

    问卷调查显示,今年7月“民营经济31条”发布以来,营商环境同过去相比的变化情况,27.5%的企业家认为有所改善,60%的企业家认为基本未变,还有企业家感到营商环境有所退步。

    有企业家认为,当前企业面临不确定性挑战,困难前所未有,也是长期艰巨的。要想扭转困难局面,重拾信心,需要顶层设计、长期规划、统筹兼顾、突破瓶颈。最大的瓶颈是法治瓶颈,此前发生过的铁本、科龙等一些民营企业案件,都对民营企业信心很大的打击,不安全感增加。虽然我国的法律在不断完善,但是要能够真正建立公平正义的法治环境,还需要全社会上下的共同努力。

    问卷显示,当前企业发展面临哪些不确定性,80%的企业家认为是中美关系变化;67.5%的企业家认为是法治环境不完善,企业家存在不安全感;65%的企业家认为是部分政府部门诚信不足,契约意识不强;55%的企业家认为是民营经济理论模糊;52.5%的企业家认为是坚持“两个毫不动摇”原则与贯彻落实有差距;47.5%的企业家认为是社会舆论对民营经济认识有偏差;42.5%的企业家认为是部分政府部门不作为或对企业干预过多。

    2.民营经济发展既需要政策支持,更需要理论创新

    陈永杰指出,发展民营经济比政策更深层次的是理论问题,提振民营企业信心,既需政策支持,还需要理论创新。如果固守而不是重新认识传统思想理论,对民营经济的怀疑、争论与冲击,就会每隔几年再来一次。改革开放四十多来,党和国家关于鼓励、支持、保护和壮大民营经济的大政方针、法律法规、制度政策,已经形成了一个完整的体系,以这个体系为基础、为前提,进一步解放思想,阻碍民营经济发展的思想理论障碍均可得以突破。官、学、商、民各界人士,要解放思想、百家争鸣、共同努力、争取共识,从各个方面突破传统的思想障碍与理论窠臼,对民营经济发展的内在规律与机制,进行深入、系统和全面的研究,由此构建一整套系统的民营经济理论。

    有企业家认为,民营企业是人民经营的企业,人民是国家的主人,不能把人民经营的企业看成洪水猛兽,对民营企业的评价和看法要随着时代的变化而改变。做好企业需要天时地利人和,谋事在人,成事在天,这个天就是要遵循规律、尊重常识,真正以人民利益为本,为人民的幸福做长远规划,而不是把发展民营经济当作权宜之计。

    3.积极做好全球产业链重构的应对

    企业家们表示,目前国际上的不确定性加剧,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加速重构是未来一段时间要面对的重大挑战,必须做好应对。

    徐林指出,我们要坚持用全球视野、市场化的方式来配置资源。中国要进一步开放市场,防止内外脱钩,特别要防止中国制度与国际制度脱钩。面临现在国际多边贸易体制被破坏的局面,中国应积极参与国际经济治理制度的重构和改进。

    沙龙问卷调查显示,企业如何应对全球产业链供应链重构,60%的企业家选择降本增效、开发新品、提高竞争力,55%的企业家选择打造新优势,主动融入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各有45%的企业家选择积极开拓新兴国家市场和加强“卡脖子”技术领域研发、提高自主可控能力。


    栏目类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