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理事风采】王剑飞寄语北航学弟学妹:找到属于自己的生态位,成就精彩独特的人生!
9月8日晚,2025年北航《创业基础与实务》首节线下课程正式开讲,吸引了超过100名北航在校师生、校友及优秀创业者到场参与交流。自2016年至今,该课程已连续举办九年,累计服务超过1500名北航学子,致力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助力他们实现创业理想。课程伊始,北航经济管理学院副院长牟晖介绍了本年度的课程框架与教学安排。
本期课程特邀全联并购公会理事、北航投资总经理王剑飞担任主讲导师,他以《科学企业家的画像、特质与科创生态》为主题,为现场听众带来了一场内容充实的演讲。王剑飞提出,科学企业家应执着于内心真正热爱的事业,坚持“难而正确”的方向,主动寻找适合自己的生态位,从而成就独特精彩的人生。
以下为部分观点摘要:

随着时代演进,从传统经济到互联网时代,再步入科创主导的新阶段,创业者的群体特征不断发生变化。当前,在国家对硬科技创业持续加大支持的背景下,科学企业家正逐渐成为创业浪潮中的中坚力量。近年来,“北航”已成为硬科技领域的一张重要名片,北航出身的创业者在投资界与市场中备受认可。
一种常见观点认为科学家创业失败率较高,但据多项数据显示,不同背景创业者的成功概率其实较为接近。科学家创业之所以显得更容易“失败”,部分原因在于他们往往受到更多社会关注。事实上,科学家依托高校和科研机构这类高水平平台创业,本身具有显著优势。
所谓科学企业家,首先应具备卓越工程师的专业素养与技术背景,同时还需拥有企业家精神(常被概括为“四千精神”)。二者的有机结合,构成了我们所理解的科学企业家形象。
在硬科技企业中,创始人(一号位)需对技术有深入的理解。类似历史上“青霉素的偶然发现”,技术创新与迭代本身具有一定不确定性。如果企业一号位不精通技术,CTO虽然懂技术,但受限于本身角色,在开拓企业第二成长曲线、研发新一代产品时则可能趋于保守,更倾向微创新而非颠覆性突破,从而制约企业的长远发展。
除了对技术的深入理解,硬科技创业者还必须具备成长型思维,以应对长周期、高不确定性的创业历程。硬科技创业往往投入大、周期长,从技术研发到产品化、商业化,通常需经历十年甚至更长时间的持续攻坚,这就要求创始人秉持长期主义的理念,拒绝短视行为,以足够的战略耐心穿越创新周期。
对北航系创业者而言,这一成长路径通常表现为“科技工作者→企业管理者→科学企业家”三个阶段的有序进阶。在每一个阶段,思维模式与核心能力都需实现系统性迭代:技术出身者需补足商业与管理素养,管理者需提升资本运作与战略布局能力,而走向上市阶段的企业家,则必须在治理结构、创新机制与社会责任之间找到平衡。
这种跨越并非自动发生,它要求创业者持续学习、自我刷新,理性洞察自身的认知模式与决策机制,逐步学会以“第三视角”冷静审视自我成长与企业发展。
这种持续的自我进化能力,不仅关乎个人成长,更直接影响企业能否在复杂竞争环境中找到自己的生态位。
在复杂的社会大系统中,个人与组织都需明确自身的“生态位”。正如自然界的物种通过差异化定位实现共存,企业也需凭借独特基因与优势,构筑竞争壁垒。
具体来说,创业者需要深度洞察自身技术能力、资源禀赋与兴趣方向与市场需求的结合点,选择做“难而正确”的事,通过构建属于自己的独一无二的核心竞争力,在科技创新生态中占据不可替代的位置。
在资源有限的社会生态中,竞争无法避免,生态位也非固定不变,唯有持续磨练自身,随技术、市场变化而进化,保持比他人更快的成长速度,才有可能持续领先并生存下去。
创业者还应善于借助生态的力量。近十年以来,通过每年的创业课、北航全球科创大赛、BEU青年创业家社群平台等持续积累,已经围绕北航构建起了一个全链条、全方位的科创生态,可以帮助创业者走得更远。
认知自我、选择少有人走的路、坚持做难而正确的事——成功有很多种,不仅仅是创业,每一个人都应找到属于自己的生态位,成就精彩独特的人生。


全联并购公会是2004年经全国工商联批准成立、2012年经民政部登记注册的非营利性民间行业协会。总部位于北京,行政主管单位为全国工商联。
作为全国工商联直属的唯一金融属性行业商会,全联并购公会现拥有230余家理事会员,建立了法律、基金、标准、国际、并购维权、数字经济以及信用管理、金融文化、金融科技、中小企业投融资等 21个委员会,为规范并购行业发展、促进产业资本与金融资本的深度结合、提升中国企业竞争力、促进中国企业参与全球并购作出积极贡献。
电话:010-65171198
网址:www.ma-china.com
邮箱:cmaa@mergers-china.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