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百年并购人物与并购博物馆 |《金融史》第4期免费下载!

《金融史》第4期
上海并购嘉年华 · 特刊上线




扫码阅读《金融史》完整资料
No.1 封面导读:
以史鉴今,近代并购与国运经济
影响中国近代商业发展的重要先驱
在中国近代开关与变法的过程中,需要一批具有前沿视野和操作能力的政治人物与企业家从不同角度扎实推进。尽管后世对他们有各种负面的评价,但从当时的历史背景中,他们都是出类拔萃的创新者与观念领袖。
从1840年鸦片战争后,中国被迫卷入世界经济浪潮,并购的种子便在这片古老土地上悄然孕育。洋务运动中官督商办企业的改制与产权争议,展现了在传统与现代、东方与西方制度冲突下,并购早期艰难的探索。李鸿章、张之洞等洋务大臣,盛宣怀、张謇等实业家,他们的决策与行动,成为推动近代并购的重要力量,而他们所面临的困境与抉择,也反映出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阵阵剧痛。(全文请查阅本期《洋务运动以来中国并购的重要人物》)
洋务大臣



红顶商人



民营企业家




时间沉淀历史,历史镜鉴未来。洋务大臣们凭借政治权力和资源,创办和推动近代企业的发展;红顶商人游走于官商之间,在企业并购和经营中发挥独特作用;民营企业家们则凭借自身的商业智慧和勇气,在市场竞争中艰难前行。他们的实践和思想,为中国近代商业的发展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启示。
1935年民国金融改革90周年纪念论坛
2025年是1935年民国金融改革(废两改元和法币改革)90周年。这一历史事件是近代中国金融现代化进程中的关键转折,不仅终结了两元并行的货币乱象,更确立了国家信用货币体系的雏形,对中国经济结构、金融格局乃至近代化进程产生了深远影响。鉴于此,金融博物馆将举办“1935年民国金融改革90周年纪念论坛”,由著名经济学家朱嘉明与金融史学者王巍担任联席主席,聚焦三大核心议题,面向海内外人士及机构公开征集学术论文,共探历史启示。(征稿细则点此查看)
No.2 专题特展:
上海并购博物馆(2015-2019年)
2015年,金融博物馆理事长王巍应上海市政府的邀请在上海普陀区创建了全球首家专业主题的并购博物馆,同时也随之参与创建了上海并购集聚区。并购博物馆运营四年,吸引了几十万参观者和一大批重要的并购人物开讲布道。博物馆门前的并购广场与并购大钟成为了中国并购业界打卡之地,也带动杭州和苏州等地的效仿。
上海并购博物馆
2015年11月4日,并购博物馆作为全球第一家并购主题博物馆面向公众免费开放,场馆展示面积2600平方米,以“并购的来龙去脉”“并购的交易”“并购改变社会”等六大板块进行展出。截至2019年迁址前,累计接待访客超30万人,先后有刘明康、黄奇帆、刘吉、屠光绍、阎庆民、苏宁、魏迎宁、许善达、金琦、朱民、郑杨等领导及各界嘉宾到访。博物馆接待各类单位参观学习活动330余场,举办各类金融公益活动120余场,超3万人到场参加,近80万观众通过直播在线观看。新华社、金融时报、上海证券报、第一财经、中国经济观察网、新浪财经、腾讯财经等全国主流金融媒体及上海本地媒体多次报道博物馆动态及项目。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No.3 创新思辨:
读懂世界现象的内在逻辑
世界重组背后的规律与方法
重组是科学的世界观与方法论,是智慧、思维张力与经验的累积。重组路径与方式多样,关键是把握规律,明确目的、条件、方法与注意事项,目的是达成“1+1>2”或“5-2>3”的效果。重组的最高境界,是将中央政策、法律限制、可用杠杆资源、民众接受条件内化于心。本质是资源优化配置与体制机制创新。对企业家,是掌握重组能增强运筹财富、摆脱危机的能力;对政府官员,是掌握重组能提升服务国家、社会与人民的水平。

企业纾困与“三化”原则
在过去三四百年工业革命的过程中,最重要的是制度性革命,即“公司革命”。如果这个机制存在,今天所有的工业革命、科学革命、能源等方面都将无从谈起。资本如果仅靠单独个体来逐渐积累,这个过程会非常漫长,而且很可能每一次都会回到原点。只有在建立整个公司革命机制之后,才有可能出现大规模的资金积累。在企业体制、公司体制里,非常重要的一部分是破产和并购。体系当中,破产机制建立、破产重组非常重要。

在一个相对不完整的市场机制条件下,要让市场对资源配置起到决定性作用,就要建立起一个完整的市场机制。每一个地方政府的利益机制、激励机制各不相同,每个人的想法也不同。要用一个能够预测的法治方式来解决。最重要的就是建立法治化营商环境,有法可依,在法的建立过程中要有程序。谈重组,要靠市场,同时还需要市场能够“转身”,要提供一个机制使企业能够转过身来,政府具体要用什么方式救助,通过什么程序救助,都需要先有一个确定的机制。
No.4 人物志:
锚定跨国并购战略的“商业巨擘”
宁高宁:资本只是一种桥梁和手段
所有的并购重组如果在交易后不能达到既定的价值提升目标,并购仅仅使规模大了,效率并未有提升,仅仅是用钱买了个低回报的资产,这项并购就是不成功的,企业也是不长久的。事实上,资本不过是一种桥梁和手段,企业管理的本质并没有改变,否则兼并收购根本搞不下去。资产质量提高、运营效率改善、创新发展不断迭代才是关键。
宁高宁:经商的智慧、想象力和创造性
犹太人在几乎白纸一张的条件下,凭着想象力建立一个全球贸易的复杂架构,并能有效地管理控制它,超出了一般的创业思维。这基本上是无中生有,发现而且创造了商业模式。贸易公司最重要的条件是银行的授信额度。大宗商品贸易就是一个用银行的钱撬动货物的游戏,但它满足了全球式的供需平衡。




宁高宁:“大象起舞”背后的商业逻辑
估值谈判是并购重组的关键环节。在很多情况上,太乐观的协同价值不能实现,这也就有了对未来几年的预测分歧、估值分歧,就产生了对赌的机制。真正说服力比较强的估值方法,一是同时有同类公司的成交可以参考,二是同类上市公司的股票交易价格,加上并购者的战略目标和对市场的判断。估值成交很关键,但接下来的管理整合同样重要。所有的并购都有一项被动的测试,就是看这项投资可否在有限资本金及没有其他担保支持的情形下,用项目贷款方式取得合理成本的融资。
No.5 并购之路的时代往事
宝延并购案开启资本市场并购先河
2023年,由王家卫执导的电视剧《繁花》通过讲述小人物利用时代机遇和个人才华,逐步改变自己命运的故事,其中扣人心弦的商战体现了中国90年代资本市场的风云变幻。金融博物馆理事长、全联并购公会创始会长王巍同年撰写出版了《并购的江湖》,他在书中也提到了中国证券市场上首例公开收购上市公司的事件——宝延大战,即《繁花》中“宝瀛大战”的现实原型。书中还复盘了影响中国当代并购的重要人物,他们中既有国有企业领导、民营企业家,也有金融家和监管者。(全文请查阅本期《宝瀛大战:<繁花>里外的并购江湖》)

展望未来:并购博物馆期待重启!

《金融史》不是故纸堆里的史书,而是正在生长的启示录 —— 金融的未来,藏在历史的褶皱里。

「READING」

图 | 《金融史》四期封面展示
探索金融史的无尽奥秘,见证金融文明的持续发展。自2025年5月起,由金融博物馆主办的《金融史》月度电子汇编资料已上线四期,借助先进数字化平台优化阅读体验,面向公众提供免费阅读。金融时报、金融投资报等行业知名媒体均对此发文推荐。

扫码获取《金融史》电子版

全联并购公会是2004年经全国工商联批准成立、2012年经民政部登记注册的非营利性民间行业协会。总部位于北京,行政主管单位为全国工商联。
作为全国工商联直属的唯一金融属性行业商会,全联并购公会现拥有230余家理事会员,建立了法律、基金、标准、国际、并购维权、数字经济以及信用管理、金融文化、金融科技、中小企业投融资等 21个委员会,为规范并购行业发展、促进产业资本与金融资本的深度结合、提升中国企业竞争力、促进中国企业参与全球并购作出积极贡献。
电话:010-65171198
网址:www.ma-china.com
邮箱:cmaa@mergers-china.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