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网顶部固定

并购公会工作周报(第54期)

2020-11-20
新闻来源: 全联并购公会
查看次数:1111

2020年第54期

01

本周公会动态

1.全联并购公会领导一行拜访山东省工商联
2020年11月18日上午,全联并购公会会长尉立东带队一行拜访了山东省工商联。山东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省工商联主席、省总商会会长王随莲接待了尉立东会长一行,并举行座谈。省委统战部副部长、省工商联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周云平,省工商联党组成员、副主席高洪岩,省工商联副主席、民营企业高质量发展服务队队长郭建礼,省工商联会员处处长魏凤、省工商联经济处(法律处)二级调研员杨青山,山东民营联合投资控股股份限公司总裁徐鹏,山东民营联合投资控股股份限公司战略部总经理滕孝岩,全联并购公会党委常务副书记、常务副秘书长李聚合,全联并购公会副会长、北京观韬中茂律师事务所管理委员会主任崔利国,全联并购公会常务理事、山东建邦集团董事长陈箭,全联并购公会副秘书长韩晓亮,全联并购公会青年菁英会副主任、山东建邦集团投资总监陈子淳等参加座谈。

全联并购公会尉立东会长一行拜访山东省工商联
 
2.全联并购公会与海南省工商联、海南国际经济发展局签订战略合作协议
由海南省人民政府与全国工商联主办的“民营企业助力海南自贸港建设投资对接峰会”11月20日在海口举行。全国知名民营企业家代表等300人参会。全联并购公会会长尉立东、秘书长顾宁珂、常务副会长郑建彪、常务理事汪政参加峰会。会议期间,海南省省长沈晓明、海南省副省长沈丹阳、海南省政府秘书长倪强等领导接见了尉立东会长等部分参会嘉宾。

会上,海南省工商联、海南国际经济发展局与全国工商联部分直属商会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在全国工商联副主席黄荣,海南省副省长沈丹阳,全联并购公会会长尉立东,海南省工商联主席、全联并购公会监事长景柱等领导的共同见证下,全联并购公会秘书长顾宁珂代表全联并购公会与海南省工商联、海南国际经济发展局签订战略合作协议。未来,各方将主要就经贸交流与项目投资等方面开展更多具体合作。

3.全国工商联直属商会负责人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
全联并购公会会长尉立东在学习中表示,将对标对表全会决策,谋划公会发展蓝图。他表示,全联并购公会第一时间通过会长与党委中心组学习会议相结合的方式,通过线上平台组织会领导及公会党委委员集中学习,确保全会精神在并购公会落到实处、取得实效。全联并购公会将紧跟发展步伐,全面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在全国工商联的带领下,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发挥优势,搭建好企业与政府之间交流沟通平台,全面对标对表全会各项决策部署,科学谋划并购公会“十四五”发展新蓝图;在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完善宏观经济治理,建立现代财税金融体制,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中贡献并购力量。

全国工商联直属商会负责人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

4.并购公会陪同福州市地方金融监管局一行考察国际金融博物馆
2020年11月12日,福建省福州市地方金融监管局局长杨猛猛、福州市地方金融监管局副局长谢志成、福州市国投集团副总经理王求、福州市地方金融监管局综合处副处长林城一行考察国际金融博物馆并座谈,全联并购公会会长尉立东,全联并购公会党委常务副书记李聚合,全联并购公会监事、金融博物馆馆长渔童,尚融资本投资合伙人谢如良,全联并购公会副秘书长沈联合,全联并购公会副秘书长韩晓亮陪同参观,全联并购公会创始会长、金融博物馆理事长王巍参与座谈。

并购公会陪同福州市地方金融监管局一行考察国际金融博物馆
 
5.并购公会受邀参加北京银行“并购+”生态伙伴大会暨品牌发布一周年纪念活动
2020年11月18日,全联并购公会常务理事单位北京银行投资银行事业部在“并购+”品牌体系发布一周年之际,在北京成功举办了“北京银行‘并购+’生态伙伴大会暨品牌发布一周年纪念活动”。全联并购公会顾问、中国社会科学院民营经济研究中心总干事刘红路代表并购公会出席并致辞。

并购公会受邀参加北京银行“并购+”生态伙伴大会暨品牌发布一周年纪念活动
 
6.全联并购公会海西并购俱乐部一行参访厦门一泰消防科技有限公司
2020年11月19日上午,全联并购公会副会长、海西并购俱乐部理事长程亮,厦门市金融办原副主任丘筱文一行参访厦门一泰消防科技有限公司,受到了董事长李江东、总经理尤丽珠、销售总监于大为、工程师尤昌洪等热情接待。

全联并购公会海西并购俱乐部一行参访厦门一泰消防科技有限公司
 
7.全联并购公会学术与培训委员会系列课程第一期
(安徽财经大学 “大千讲堂”之第12讲)
课程主题:国内资本市场发展的态势
主讲人:蔡  咏 全联并购公会常务副会长
课程要点:资本市场现状、资本市场动态、资本市场发展方向、资本市场关注重点、资本市场建设的核心
 
8.【普华永道“2020年中期中国行业并购市场回顾及展望”系列线上讲堂】
联合主办:普华永道 & 全联并购公会
第五讲:新基建顺势而为,通信行业借助5G东风进入高速发展期
直播时间:11月19日(周四)15:00-16:00
主讲嘉宾:吴可,普华永道中国企业购并服务合伙人
课程要点:中国通信行业总体趋势概览、细分板块重点解析 、未来行业展望
 
9.区块链专委会
(1)太一研究院启动筹备;
(2)衡阳旅游链方案准备;
(3)诺丽果项目推进;
(4)黑茶链项目推进;
(5)数字云仓政府合作对接;
(6)成功举办2020赣南脐橙网络博览会;
(7)元宝社交电商&数字云仓项目在北京启动;
(8)邓迪受邀参加珠海横琴第三届十字门金融周,探讨横琴数字资产生态高地建设。
 
10.中小企业投融资委员会
1)认真组织11月17日在郑州举办的线下“推动优质中小企业上市、培育股权融资公益辅导计划”大讲堂;
2)组织落实将于11月20-22日在苏州举办的线下“推动优质中小企业上市、培育股权融资公益辅导计划”;
(3)按照公会秘书处要求,从近期开始落实改进专委会工作要求,把宣传推介公会和中小企业投融资委员会、发展会员、完善组织架构排上议事日程;
(4)梳理并购、股权融资的企业需求,发挥资源优势,共同支持企业求纾困、谋发展。 
 
11.信用管理专委会
(1)商务洽谈,与Experian 亚太区负责人沟通关于益博睿中国出售事宜;
(2)拜访央行征信中心原副主任、赤信光华研究所所长汪路;
(3)商务洽谈,与百融部门负责人陈云凯会谈。

(秘书处张岑、吕晓伟、唐粤搜集整理)


02

一周要闻

【习近平在亚太经合组织工商领导人对话会上发表主旨演讲】

国家主席习近平19日在北京以视频方式出席亚太经合组织工商领导人对话会并发表题为《构建新发展格局 实现互利共赢》的主旨演讲,强调世界是不可分割的命运共同体,要全面深化抗疫国际合作,推动世界经济复苏。中国积极构建新发展格局,坚持对外开放,同世界各国实现互利共赢,共创亚太和世界更加美好的未来。习近平指出,亚太是我们的共同家园。去年,我提出构建开放包容、创新增长、互联互通、合作共赢的亚太命运共同体。我们要深化命运共同体意识,持续推进区域经济一体化,把愿景一步步转变为现实,为亚太人民造福。(新华社)

 

【习近平出席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工作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

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工作会议11月16日至17日在北京召开。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出席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强调推进全面依法治国要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从把握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实际出发,围绕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总目标,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以解决法治领域突出问题为着力点,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在法治轨道上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有力法治保障。(新华社)

 

【李克强出席第四次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领导人会议】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11月15日上午在人民大会堂出席第四次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领导人会议。会议以视频形式举行。李克强表示,今天是一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日子,我们15国领导人将共同见证RCEP的签署。RCEP将实现地区各国间货物贸易、服务贸易和投资高水平开放,极大提升区域贸易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水平,提升地区吸引力和竞争力,不仅将有力推动地区经济整体复苏进程,必将为促进地区的发展繁荣增添新动能,也将成为拉动全球增长的重要引擎。会议结束后,李克强与各国领导人共同出席并见证RCEP签字仪式。(新华社)

 

【李克强主持召开经济形势专家和企业家座谈会】

11月16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经济形势专家和企业家座谈会,分析当前经济形势,就做好下一步经济工作听取意见建议。李克强说,当前国内外形势仍然复杂严峻,既要坚定信心,又要做好应对困难挑战的充分准备。要在继续落实好规模性纾困政策的基础上,认真分析宏观经济走势和国内外环境变化,倾听市场主体和人民群众呼声,统筹考虑下一步宏观政策,增强政策有效性和可持续性。把政策资源用在刀刃上,更有针对性支持市场主体特别是中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更有效保障和改善民生。(新华社)

 

【李克强将与主要国际经济组织负责人举行第五次“1+6”圆桌对话会】

外交部发言人赵立坚18日宣布: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将于11月24日在北京与世界银行行长马尔帕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总裁格奥尔基耶娃、世界贸易组织副总干事沃尔夫、国际劳工组织总干事赖德、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秘书长古里亚和金融稳定理事会主席夸尔斯以视频方式举行第五次“1+6”圆桌对话会,就世界经济形势与后疫情时代全球经济治理、中国“十四五”发展特别是深化改革开放等问题进行讨论交流。(中国政府网)

 

【中国加入全球最大自贸区,超九成商品或零关税】

第四次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领导人会议11月15日上午以视频方式举行。当地时间上午11时45分,《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在2020年东盟轮值主席国越南的组织下正式签署。《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谈判由东盟10国发起,邀请中国、日本、韩国、澳大利亚、新西兰、印度6个国家参加,该谈判从2012年11月正式启动,历时8年,其中印度因“有重要问题尚未得到解决”而暂时没有加入协定。协定的签署标志着世界上人口数量最多、成员结构最多元、发展潜力最大的东亚自贸区建设成功启动。(央视新闻)

 

【我国已与138个国家、31个国际组织签署201份共建“一带一路”合作文件】

国家发展改革委新闻发言人孟玮17日介绍,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冲击,共建“一带一路”合作呈现十足韧性。截至目前,我国已经与138个国家、31个国际组织签署201份共建“一带一路”合作文件。孟玮在国家发展改革委当日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说,推动共建“一带一路”助力外贸外资基本盘稳定。今年前三季度,我国与沿线国家贸易进出口总额9634.2亿美元,虽然同比下降1%,但增速比全国整体水平高0.8个百分点。对沿线国家非金融类直接投资达130.2亿美元,同比增长29.7%,高出全国整体增速32.3个百分点。(新华网)

 

【国务院批复同意上海市浦东新区开展“一业一证”改革试点】

经李克强总理签批,国务院日前印发《关于上海市浦东新区开展“一业一证”改革试点大幅降低行业准入成本总体方案的批复》,同意在上海市浦东新区开展“一业一证”改革试点,试点期为自批复之日起至2022年底。《批复》要求,上海市要加强对改革试点实施的组织领导,在大幅降低行业准入成本的同时守牢风险防范底线,实现审批更精简、监管更有效、服务更优质。(央广网)

 

【四季度银行不良迎处置高峰 规模料超万亿】

业内人士指出,我国银行业资产质量总体良好,但受疫情等因素影响,仍有部分银行资产质量承压。考虑到当前较多银行对贷款进行了延期处理,银行不良资产处置压力还将持续存在,预计四季度迎来处置高峰期。根据银保监会数据估算,规模或达1.6万亿元左右。(经济参考报)

 

【10月份全国财政收入同比增长3%】

财政部18日发布数据显示,10月份,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7531亿元,同比增长3%;扣除去年同期特定国有金融机构和央企上缴利润等特殊因素后,当月财政收入同比增长约9%,实际增幅比上月继续提高,反映了经济运行持续稳步恢复。其中,10月份,全国税收收入同比增长11.2%。专家表示,随着多项助企纾困政策加快落实,企业生产经营加快恢复,主体税种增幅回升。(财政部)

 

【2020年1—10月份全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增长1.8%】

1—10月份,全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483292亿元,同比增长1.8%,增速比1—9月份提高1.0个百分点。其中,民间固定资产投资269183亿元,下降0.7%,降幅收窄0.8个百分点。从环比速度看,10月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增长3.22%。分产业看,第一产业投资11861亿元,同比增长17.3%,增速比1—9月份提高2.8个百分点;第二产业投资138736亿元,下降2.1%,降幅收窄1.3个百分点;第三产业投资332695亿元,增长3.0%,增速提高0.7个百分点。(国家统计局)

 

【10月份全国发行地方政府债券4429亿元】

11月17日,财政部发布数据显示,2020年10月,全国发行地方政府债券4429亿元。其中,发行一般债券1590亿元,发行专项债券2839亿元。2020年1至10月,全国发行地方政府债券61218亿元。其中,发行一般债券21412亿元,发行专项债券39806亿元。(国家统计局)

 

【1至10月份我国对外非金融类直接投资6020亿元】

商务部对外投资和经济合作司负责人11月19日介绍了今年1至10月份我国对外投资合作情况。上述负责人表示,今年1至10月份,我国对外非金融类直接投资6020亿元(折合863.8亿美元),同比下降3.2%。对外承包工程新签合同额11612.1亿元(折合1666.2亿美元),同比下降4.4%;完成营业额7238.9亿元(折合1038.7亿美元),同比下降8.8%。对外劳务合作派出各类劳务人员23.1万人,10月末在外各类劳务人员63.1万人。值得关注的是,我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投资合作稳步推进。1至10月份,我国企业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非金融类直接投资141.1亿美元,同比增长23.1%,占同期总额的16.3%,较上年提升3.6个百分点。(商务部)

 

【我国保险业总资产突破22万亿元】

银保监会日前发布数据显示,截至今年三季度末,我国保险业总资产为22.4万亿元,较年初增加1.9万亿元。数据显示,前三季度,保险公司保费收入3.7万亿元,同比增长7.2%;赔款与给付支出9989亿元,同比增长6.1%。(银保监会)

 

【年内最大份的“麻辣粉”来了!央行开展8000亿元MLF操作】

中国人民银行16日发布公告称,开展中期借贷便利(MLF)操作8000亿元,利率与前次持平。当日未开展逆回购操作。央行发布公告称,为维护银行体系流动性合理充裕,当日开展8000亿元中期借贷便利(MLF)操作,其中包含对11月5日和16日两次MLF到期的续做,期限为1年,中标利率2.95%。(中国人民银行)

 

【今年以来535家新三板公司完成股票发行融资】

根据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新三板)披露数据,截至本周,今年以来有535家挂牌公司在新三板完成股票发行融资,累计发行股票金额超过267亿元。截至13日,新三板挂牌公司总计8254家。(新华社)

 

【高云龙出席亚布力论坛第二十届年会】

11月18日,以“开放中创新,改革中转型”为主题的2020亚布力中国企业家论坛第二十届年会召开。全国政协副主席、全国工商联主席高云龙出席年会并讲话,黑龙江省委副书记、省长王文涛出席年会并致辞。高云龙强调,构建双循环发展格局,必须加大改革开放力度,优化营商环境,激发市场主体的活力,弘扬企业家精神,鼓励创新,让企业家在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实现更大作为。全国工商联党组成员、副主席李兆前出席年会并为全国民营企业家培训基地揭牌。


 (秘书处张菁搜集整理)

03

产经分析


黄益平:数字技术对宏观经济的潜在影响
(黄益平 北京大学数字金融研究中心主任)

我准备给大家介绍数字技术,尤其是第四次工业革命给我们带来新的变化。现如今数字技术给我们的经济活动已经产生很多具体影响,一定意义上可能改变过去对经济的理解。
举个例子,“边际报酬递减”就是指规模越大边际回报越低,有最佳规模问题。到数字时代、大规模平台时,有长尾效益,可能没有该最终边际报酬递减问题。长尾效益的基本含义就是平台建立起来以后,可以给他们提供更多服务,边际报酬就将基本为零。过去很多个性化服务变得比较难,如果做的话成本比较高。但现在用人工智能、用大数据的方法,可能改变过去做不了的事情。数字技术确实是在很多方面会改变我们经济的效率、经济的体验、经济的成本、经济的速度,在各个方面都会有很大的改变。
在疫情期间,数字技术对我们产生了非常大的影响,我把它称为“宏观经济的稳定器”。疫情来临时最好的应对疫情的办法是隔离和封城,隔离和封城意味着很多线下活动停顿下来。因为有线上技术,很多线上活动非常活跃。例如我个人今年上半年一直在香港,因为有了数字技术所以疫情并没有影响我教的两堂课。
疫情期间餐饮业受到重创,一封城很多收入没有了,线下减少70%,线上据说也减少了接近40%。这两个数字放在一起,证明数字技术带动的数字经济,发挥了非常重要的宏观经济稳定器的作用,没有线上这一块,我们的经济活动的下降会变得更加激烈。这是第一个我想跟大家分享的我观察到的一个很重要的,数字经济在一定意义上来说在疫情期间发挥了很重要的宏观经济稳定器的作用的案例。
当然宏观经济稳定器也体现在另外一方面,这跟线上讲课、网购或外卖有关,这就是在疫情期间一直在持续进行研究和发展的“大科技信贷”话题。所谓的大科技信贷就是大科技公司利用大科技平台和大数据,给中小微企业和个人提供贷款。
原因就在于,疫情一来,线下的活动受到冲击这是全世界的问题,很多银行就没有办法再持续线下运行。我们看到今年很多线下银行也开始在线上放宽业务范围,最突出的是这几家新型的互联网银行它们持续提供融资,这也体现了一个宏观经济稳定器的作用。没有这个“稳定器”,我们的经济就会变得更加不稳定。
但是大科技信贷是怎么做的?简单说两块:一块是大科技平台,像微信、淘宝,这些平台可以提供融资、信贷服务,原因在于可以发挥三个功能。
第一个功能是长尾效应获客。大科技平台可以在疫情期间大规模获客,平台建立起来以后,边际成本几乎为零。这样像我们现在看到的,我们微信支付有8亿用户,支付宝有12亿用户,客户已经在你的平台上了,解决了很多商业银行线下获客的难题。
第二个功能就是所有的用户在平台上运行就会留下数字足迹,数字足迹就会构成大数据。
第三个实际上所有的用户,如果都是在它的平台上,或者在它的生态系统里,它还可以帮助做还款的管理。所以大科技平台是我们大科技信贷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
另一方面,数字技术支撑了大数据信用风险评估体系,平台利用大数据来给我们对一些没有财务数据、没有抵押资产的中小微企业做信用风险评估提供贷款。实际上这是这些大平台为什么能够持续下去,能够对很多传统银行很难准入的客户提供融资准入的很重要的方面,这也是宏观经济稳定器的重要表现。
大数据信用风险评估引发的另外一个方面的影响就是大科技信贷最终可能会进一步影响我们宏观经济的稳定,这是我们和国际清算银行的经济学家一起做的一个研究。研究的问题就是,假如我们将来都是用大科技信贷,当然这是不可能的,假如我们将来信用贷款变得越来越多,而不是现在很多中小微企业都是用抵押资产做贷款,对宏观经济会有什么样的影响。
我们研究这个问题前面的前提,大家都知道,就是美联储前主席伯南克曾经提出金融加速器的理论。因为很多信贷都是用抵押资产做的,如果房价下跌信贷收缩,信贷收缩会进一步导致房价的下跌,最后会引发整个经济金融体系进一步的不稳定。
所以往往我们看到房价下降10%,最后导致严重的金融危机。可见金融加速器理论是一个金融不稳定体系。我们根据这样的理论,对我们的贷款做了一组弹性系数的估计。大科技信贷对房价弹性系数测算,0.005,但是不显著,意味着没有金融加速器。但对传统商业银行抵押贷款,弹性系数是0.06。也就是说如果房价下降10%,房价收缩6%。这是很明显的。对宏观经济影响可能取消金融加速器的机制,取消金融加速器的机制意味着数据替代抵押品,可能增强宏观经济的稳定性。
第三点可能的影响,这是我的一位学生发现的。在2013年前后有一个结构性差异,看到PPI、CPI几乎同幅度震荡,到2013年以后CPI相对稳定,但PPI仍然非常动荡。为什么CPI出现结构性动荡,但PPI没有发生改变?CPI改变也是和国际清算银行做的一个研究,简单解释,实际上因为这些数字经济,尤其是电商经济把全国的市场都给统一起来了。原来中国的市场是统一的,其实各个地区分割还是存在的。原来发生一个冲击,相对来说传导到全国比较慢,但是到了全国一个电商市场形成以后,买一个牛奶产品,这个时候每个人都会跟线上的价格做对比,这个时候全球的市场一下子统一了。
我有一次开车时看到瓜子二手车的一个广告,特别好地说明这个问题。他说想要哪儿的车,我们就帮你到哪儿去买。经济学里套利就是这样,最后因为这样一些机制存在,使得全球价格一下变得更加稳定了。
现在在全球危机以后我们可能处于逆全球化时代,第一波全球化是工业革命以后蒸汽机的引入,使得我们生产效率提高,规模效率成为可能,而交通成本大大降低。那时第一波的全球化实际是技术推动,但仍然是以货物贸易作为主要的载体。我们今天在说的全球化其实是第二波的全球化,是在美国摆脱了金本位以后,全球货币变得更灵活的背景下。经济学上有一个三元悖论,就是如果忘记固定汇率,跨境资本流动就非常可以活跃。现在全球化从1971年尼克松美元黄金脱钩,开始拖动了跨境资本的流动。第二波的全球化当然有很多货物贸易,其实跨境资本流动才是主要的载体。
展望未来,如果全球新技术全部连在一起,将来可能因数据的连接导致第三波的全球化。

(秘书处赵一阳搜集整理)





全联并购公会是经国务院批准、在民政部登记注册的非营利性民间行业协会。设立于2004年9月,总部位于北京,业务主管部门为全国工商联。

作为全国工商联直属的唯一金融属性行业商会,全联并购公会现拥有300余家机构会员和5000多名个人会员,建立了法律、基金、标准、国际、并购维权、区块链以及信用管理、金融文化、金融科技等19个专业委员会,在大陆地区、香港,以及日本、美国等19个省市、地区和国家建有工作委员会,为规范并购行业发展、促进产业资本与金融资本的深度结合、提升中国企业竞争力、促进中国企业参与全球并购做出了积极贡献。


电话:010-65171198

网址:www.ma-china.com

邮箱:cmaa@mergers-ch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