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天钢的混改实践:从重整到重生
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重大创新,更是巩固我国基本经济制度的重要途径。十九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多次提出“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的要求,中央及地方混改的力度不断增大,国有资本与民营资本互相融入的双向混改实践不断深入。既有成功的案例,也有面临不少问题和困惑。因此,有必要对混改的典型案例,特别是那些通过混改有效转变机制、企业发展实现高质量飞跃的混改案例进行研究,总结经验,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更好发展。
2019年1月,民营钢铁企业德龙集团出资200亿元,重整面临破产的天津国企“渤钢系”,3月22日,德龙正式接收天铁、天钢等17家钢铁企业,由德龙控股的新混合所有制企业——新天钢集团成立。作为改革开放以来最大规模混改案例,新天钢集团从诞生之初就受到广泛关注。两年多来,在天津市委市政府的支持下,经过德龙集团和新天钢集团干部职工上下同心,共同努力,新天钢走出危机,扭亏为盈,焕发了新的活力,产量增加,效益提升,环境变美,人心变亮,企业竞争力和影响力与日俱增。2020年进入中国民营企业500强,位列第101名,在中国制造业民营企业500强中排名第53名,销售收入在天津市民营企业中排名第3。
梳理新天钢混改历程,总结混改经验和做法,对更好、更深入的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促进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共同发展,都具有典型意义。
渤海钢铁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渤钢集团)组建于2010年,由天津钢铁集团有限公司、天津冶金集团有限公司、天津天铁冶金集团有限公司等4家天津国有钢铁集团整合而成。上述几家企业合并报表后,渤钢集团在2014年一度位居《财富》世界500强第327位,2015年跃升至304位。然而,依靠行政力量推动合并的渤钢集团大而不强,下属四家集团各自为政,实质性重整一直未能完成。
2015年底以来,受经济下行、钢铁行业产能过剩、企业自身经营问题等因素影响,渤钢集团陷入了严重的债务危机,生产经营陷入困境,正常生产不能维持,职工收入大幅下降。根据《财新周刊》2019年2月的报道,截至2018年4月末,剥离天津钢管之后的“渤钢系”总资产1150亿元,总负债2430亿元,净资产为负1280亿元。如果加上天津钢管,整个原渤钢集团负债近3000亿元,净资产为负1420亿元,已经严重资不抵债。(详见表1)

二、德龙入主渤钢,打造民营钢铁巨头
(一)坚守初心,逐梦钢铁,企业家精神支撑丁立国“赌上身家性命”参与渤钢混改
(二)剥离“非钢”,专注主业,新天钢重整再出发
三、转换机制、涅槃重生,八大举措让新天钢焕然一新

(一)转变观念,凝心聚力,混改获得感提振干部职工信心
(二)转换机制,优化结构,市场化改革激发企业活力
(三)精细管理,降本挖潜,优化管理提升盈利水平
(四)正风肃纪,强化管控,重拳出击治理“跑冒滴漏”
(五)升级装备,加强研发,补齐短板提升企业竞争力
(六)加大投资环保,绿色发展补上历史欠账。
(七)抢占先机,积极推进,数字化推动传统企业转型
(八)党委服务中心,主动作为,党建成为混改企业的竞争优势
四、结束语

电话:010-65171198
网址:www.ma-china.com
邮箱:cmaa@mergers-china.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