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上半年全球并购行业趋势】交易金额和交易数量维持高位水平,普华永道预计下半年全球投资活动将继续活跃

全联并购公会常务理事单位普华永道近日推出《2021年上半年全球并购行业趋势》,重点分析消费市场、能源、公共事业及资源、金融服务、医疗行业、工业制造与汽车,以及科技、传媒及通信六大行业的全球投资并购趋势。
对经济的乐观预期和充裕的资本,使得企业、私募股权基金和特殊目的收购公司(SPACs)竞相寻求热门的并购交易标的公司。
概览
2021年的交易主调将持续集中在新冠疫情之后的战略调整和技术应用的加速推进。随着不确定性的逐渐消除,企业领导者对经济复苏充满信心,而国内生产总值(GDP)和消费者物价指数(CPI)等宏观经济指标的回升又进一步刺激了并购交易。在《普华永道第24次全球CEO年度调查(2021年)》中,76%的首席执行官(CEO)预计全球经济形势将在未来12个月内改善。尽管出现了通货膨胀和地缘政治(如税收政策、保护主义和监管趋严)等负面宏观因素,首席执行官们仍然很有信心,对目前业务组合中存在的价值创造机会有了更清晰的愿景,并且重点专注于加速增长、扩大规模、及通过数字化重塑业务的并购战略。因此,涉及热门技术和其他创新能力的交易可能会持续获得溢价。
利率水平持续受到密切关注,预计在今年下半年仍将保持低位,这将会降低企业的融资成本。私募股权基金(PE)融资保持活跃,拥有超过1.9万亿美元的资金储备,与其他资本的购买力总和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点。虽然监管已经停止设立新的SPACs,但仍有大量SPACs尚未找到合适标的(据统计有近400家公司),这些公司用于未来交易的现金和杠杆总额高达5,000亿美元。
如此充裕的资本很可能会在2022年重塑并购格局,企业、私募股权基金和SPACs投资者为获取技术、能力和其他优势资源而展开竞争。这反映了企业领导层逐渐认识到价值创造需要的不仅仅是削减成本,从而愿意为推动长期增长的收入协同效应付出更多。然而,随着价格的上涨,以及不断增加的完成交易压力,企业领导层需要警惕溢价过高的风险。
并购活动和巨额交易均创新高

资料来源:Refinitiv, Dealogic及普华永道分析
注:*巨额交易为金额超过50亿美元的交易
01
消费市场

尽管受到新冠疫情影响,消费市场的并购活动仍保持活跃,2021年上半年的交易金额延续2020年第四季度的趋势,呈现强势反弹。长期根本性的转变已经出现在零售业、消费品、酒店及休闲旅游业等细分板块并正在加速,加上充裕的市场资本、低利率和政府刺激,致使交易活动加速。2021年初的交易金额不仅与2020年初新冠疫情爆发初期相比增加了两倍,甚至还超过了2019年新冠疫情爆发前的季度水平。
在过去的12个月中,能力驱动型并购有所增加,无论是通过直接收购,替代性并购解决方案(如合作伙伴关系、战略联盟),还是通过获得少数股权。这是因为企业希望获得关键能力以满足不断变化的消费者需求。今年的大部分交易活动都反映出业务组合优化趋势,并以此作为保持敏锐性和去杠杆化的工具,同时体现出消费者和投资者对环境、社会及治理(ESG)意识的提高。此外,全球资本市场在过去12个月内呈现出V形轨迹,公开上市数量创历史新高,包括传统IPO和SPACs,后者在美国尤其普遍,在亚太和欧洲地区也比较常见。
但新冠疫情的影响尚未完全显现,疫情爆发对零售业、酒店及休闲旅游业等细分板块产生了不利影响,有些板块已经在政府的系列救济和援助措施下暂时得到缓解。利用这段时间重塑商业模式并加速进行转型的公司将变得更加强大。普华永道预计随着救济措施的结束,2021年下半年重组主导的并购活动将进一步增加。
02
能源、公共事业及资源

2021年上半年,能源、公共事业以及资源行业尽管在不同细分领域和地域之间存在差异,但全球并购交易活动总体保持活跃。在经济复苏背景下,尽管市场供求状况企稳,企业依旧保持对资本决策与股东价值的关注。这种态度可能会减缓某些并购交易的进行,特别是当企业的交易动机是寻求高于平均的投资回报率。
宏观经济也是一个影响因素。经济活动的增加与投资者信心的提升,使得全球股市持续受到鼓舞。因此普华永道对2021年下半年并购交易活跃度充满期待。需要注意的是,全球贸易局势的持续紧张,以及某些能源资源生产地区政府选举结果的不确定性,可能会抑制部分投资者的投资热情。
资本是推动并购交易的另一关键因素,并且由于投资者、政府以及司法机关对ESG的重视,能源、公共事业及资源行业的资本格局正在快速演化。当下全球净零排放(Net Zero)转型将会持续影响能源、公共事业及资源行业的并购交易以及资本项目投资的决策。
03
金融服务

企业争夺市场战略性竞争优势的意愿继续推动着金融业并购,2021年上半年的并购活动以技术和创新为主导。由于银行、保险公司以及资产管理公司寻求优化成本结构并提高收入增长率、效率和利润率,预计未来数月金融业的收购和资产剥离将更有势头。因此,转型是并购交易整体战略理念的首要考虑因素。
金融业一方面要面对持续的低利率和监管的压力,另一方面受到平台、金融科技以及持续数字化的颠覆,需要革新才能应对这些挑战。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以及整合将是并购交易活动的重要方面。普华永道预计,随着新冠疫情补助的减少,对银行贷款和保险公司存量保单的影响将进一步明朗,未来几个月将出现针对受困企业的并购交易。
与过往经济危机很不同的是,越来越多的私募股权投资者以及金融机构等市场参与者都寻求通过并购交易活动投资于经济复苏,因此也催生了强大的买方。这为境内和跨境并购以及资产剥离创造了条件。
04
工业制造与汽车

随着多国疫苗接种率的提升和新冠疫情限制政策的放宽,进一步推高了经济预期以及工业制造和汽车行业CEO们对未来的展望。对于企业和投资者而言,贯穿2020年的不确定性似乎已经被更确定的市场需求所取代。
因此,许多企业重新评估了自身战略,并期望通过并购交易来调整自身投资组合从而提升企业价值。其中最成功的当属那些具有财务实力和战略远见的企业,能够利用并购交易机会,有策略地提升企业价值。
05
医疗行业

2021年上半年,尽管一些地区的新冠疫情形势得到缓解,制药和生命科学以及医疗健康服务领域仍持续吸引大批投资者关注。在发达国家对于经济的乐观情绪不断增强的情况下,许多投资者仍然看好医疗行业,这是由于该行业的良好历史表现证明其在整个经济周期能够保持结构稳定且具有前景。该行业的并购交易活动和估值都在高位,普华永道预计这种趋势将在未来12至18个月内持续下去。
新冠疫情加速了日常生活各方面的数字化进程,医疗行业也不例外。数字技术的持续应用正在影响着从病人护理、实践管理到先进精准疗法发展的方方面面。在制药和生命科学领域,这一趋势导致大型制药公司正从以消费者为导向的业务转向以创新为导向的价值创造。而对于医疗健康服务领域来说,运营模式正在转向专注于以消费者为核心驱动的康养服务。
06
科技、传媒及通信

2021年上半年,全球科技、传媒和通信行业并购交易市场持续活跃,SPACs和风险投资带来了创纪录的资本供应和投资活动。尤其是在流媒体、SaaS和深科技,以及地缘政治变化三大方面,定义了当前全球科技、传媒和通信行业的并购格局。
普华永道对科技、传媒和通讯行业在2021年下半年创造价值的并购交易前景保持乐观。在数字化、变革机遇,以及可用资本充裕的背景下,各企业会持续将并购交易视为扩展新能力、重塑业务及获得或保持市场领先地位的方式。
整体并购展望
总体而言,普华永道仍然看好2021年下半年的并购交易市场,随着企业所面临的挑战日益复杂,更多类型的并购交易将会发生。一方面,一些持续受到冲击的行业或将面临流动性调整,尤其当政府补贴会在未来几个月逐步取消,可能导致重组并购或不良资产并购增多。另一方面,普华永道预计并购将进一步转向回报潜力最大的能力驱动型交易。当今环境下,在交易中创造价值仍然具有挑战性,而影响标的选择、尽职调查、估值和整合等诸多因素也颠覆了传统并购战略。成功的交易参与者需要重塑战略,考虑更广泛的投入,不仅是为了保持竞争优势,也是为下一步发展做好准备。
普华永道将继续密切关注不断变化的宏观经济形势,以帮助交易参与者找出潜在的风险。尽管如此,由于资本供应和战略目标达到过去从未有的高度,普华永道对并购交易活跃度保持乐观。
扫描二维码或点击文末“阅读原文”,阅读《2021年上半年全球并购行业趋势》消费市场,能源、公共事业及资源,金融服务,工业制造与汽车,医疗行业,科技、传媒及通信各部分报告,了解更多内容。


相关阅读:
联系我们
叶伟奇
普华永道中国购并交易服务主管合伙人
电话:+852 2289 2199
邮箱:waikay.eik@hk.pwc.com
黄耀和
普华永道全球跨境服务中国主管合伙人
普华永道中国购并交易服务市场主管合伙人
电话:+86 (21) 2323 2609
邮箱:gabriel.wong@cn.pwc.com
钱立强
普华永道中国交易战略及行业主管合伙人
电话:+86 (10) 6533 2940
邮箱:leon.qian@cn.pwc.com
© 2021 普华永道版权所有。普华永道系指普华永道在中国的成员机构、普华永道网络和/或其一家或多家成员机构。每家成员机构均为独立的法律实体。详情请见 www.pwc.com/structure。
免责声明:本微信文章中的信息仅供一般参考之用,不可视为详尽说明,亦不构成普华永道的法律、税务或其他专业建议或服务。普华永道各成员机构不对任何主体因使用本文内容而导致的任何损失承担责任。
您可以全文转载,但不得修改,且须附注以上全部声明。如转载本文时修改任何内容,您须在发布前取得普华永道中国的书面同意。

电话:010-65171198
网址:www.ma-china.com
邮箱:cmaa@mergers-china.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