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巍:并购与社会公益【第十八届中国并购年会】
12月18日,以“并购赋能 聚焦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为主题的2021(第十八届)中国并购年会在京举行。本届年会由全国工商联指导、全联并购公会主办,联合赤道环境评价有限公司、尚融资本、观韬中茂律师事务所、国浩律师事务所、怡丰律师事务所、浩信德霖税务师事务所、亿阳集团、盛世乾通国际广告传媒共同协办。年会线上线下同时举行,通过新华网、中华工商时报、新浪财经、新浪微博等媒体展开直播,全网观看总人次突破330万。
年会邀请全国工商联党组成员、秘书长赵德江,北京市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党组成员、副局长赵维久出席并致辞。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理事长、第十三届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委员王一鸣,著名经济学家、第十一届、十二届全国政协委员贾康,全联并购公会创始会长、金融博物馆理事长王巍,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有限责任公司融资并购部总监蔡慧,清华大学公益慈善研究院院长、第十届、十一届、十二届全国政协委员王名,天津市信用协会会长、联合赤道环境评价有限公司董事长王少波发表主题演讲。全国工商联机关党委副书记、人事部副部长李慧敏,会员部商会处处长宗君,机关党委干部黄卫;全联并购公会会长尉立东,党委书记徐林,监事长景柱,顾问刘红路、王瑗、葛明,常务副会长蔡咏、郑建彪、柳志伟;副会长程亮、孙杰、陈佳、田源、吕红兵、王乃祥、张小艾,秘书长顾宁珂,监事徐模、渔童、谢佳扬、谢思敏,轮值主席单位中国工商银行代表程斌宏,党委常务副书记李聚合,党委委员姜山赫;全联冶金商会秘书长白莲湘、亿阳集团总裁邓伟等领导专家线上线下出席。
在年会主题演讲环节,全联并购公会创始会长、金融博物馆理事长王巍以“并购与社会公益”为主题发表精彩演讲,以下为内容实录。
我今天谈的题目是“并购与社会公益”。谈几点看法。
第一,并购推动了中国经济的崛起
首先,20年来中国大国经济的崛起,要充分肯定并购的重要作用。20年前,资本市场的主要是起源改制和重组,在国内的产业整合,真正形成并购大潮的还是中国入关的激励。20年前我们成立了并购公会。当年的入关推动了企业要做大做强,龙头企业要争取进入全球500强,包括现在搞的“一带一路”,这都是最近20年的经济词汇。
企业重组就是企业自我提升的过程,有很多形态。我简单地比喻,可以分为物理、化学和生物的重组。横向纵向的产业重组,做大规模是物理重组。更高级的重组是化学重组,跨界并购产生化学反应,形成更好的有机体。最高级是生物重组,龙头企业建立产业生态,形成生物圈。20年来,中国中小企业不断从物理重组到生物重组,形成产业基础。这就是我们定位全球竞争,参与生存,对未来有信心的一个基础。
利用杠杆,实行产业整合,关注市场占有率还有品牌影响,这就是并购人经常强调的几个词汇。
中国的并购市场在过去的20年发展当中,帮助了中国企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贡献巨大。许多人常讲的绝大多数并购都是失败的,这是不在圈里的人,没有商业常识的街谈巷议。几十年来,中国的企业家一代代不断地投身于并购重组大潮,才真正奠定了中国的大国崛起,这就是我们推动并购市场的自信。
现在我的问题来了,我们自己非常热爱的行业,有信心,有激情,也投入了全部的青春热血。但是,社会上如何看待我们?就在三天前的2021年12月15日,北京对外经济贸易大学的青年发展研究院发布了一个调查。56万大学生进行访问,8000份返回问卷。请看看这张图表。
请注意“形成行业垄断、打压中小企业发展、偷税漏税、在经营中谋取暴利,高杠杆率、资不抵债、狼性文化”等,做这个行业的都知道,很多行为都似曾相识。我们自以为企业家40年来为社会做了很多贡献,但是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却不认同。当然调查不一定准确,但是调查中出现了普遍的负面倾向,这是我们值得认真思考的。
再看一张图是在国外的一个杂志的封面,给我印象很深。他们对中国的印象是这样的,有拳头,有肌肉,这是我们值得警惕的。确实有大量的中国企业在海外攻城略地,收购企业,把人家企业拆了拿到中国来“组装”,根本不关注海外当地的经营。而且通过低价竞争,用补贴抢占当地市场。我参加过大量的国际活动,很多人抱怨中国企业的海外并购。客观地讲,今天中国企业家形象在全球市场并不是我们感觉那么好。现在,我可以讨论今天的主题。
第二,企业的价值观
长期关注并购公会的人们都了解,我在五年前开始,每年都谈价值观这个题目,今年终于成为主流观念了。从一个贫困社会,人们饥饿温饱不足,很自然会贪婪,利润熏心,以赚钱为目标,心理会残缺。这不仅是我们遇到的阶段,每个国家早期都会遇到这样的情况。几十年来,我们从极度贫穷濒临破产的社会,走到丰裕社会,也就是我们称的小康社会。这个过程当中肌肉发达了,骨骼强大了,我们的头脑、心灵如何?人文关怀是怎样的?需要提升,需要补课。中国企业在国外市场也遇到这样的挑战,如何来提升我们的文明观念?价值观提升。
企业有了财富之后,仅仅是买飞机或者在各种公共场合包装成商业明星,还是要继续创新,不断地把推动社会福利作为第一目标,而不是仅仅积累财富。今年美国《时代杂志》封面是很有争议的人物——马斯克。他的财富观想的是未来和人类,是非常超越视野的。不管如何争议,他这种价值观值得我们参考。中国也有一大批这样的企业家,我们经常谈到华为任正非,福耀玻璃的曹德旺等。这样的企业家的精神实际是怎样的?为什么这样想?这是今天需要考虑的问题。
今天我们谈环境意识,关注绿化和企业的社会责任,大家都理解。再一个就是商业上的公共生态,为什么中国人有钱就要剥夺其他人的生存空间?媒体经常标榜说是我们中国企业是隐形冠军,在这个那个行业占70%、80%的市场。世界是全人类的社会,不仅仅是一个大国的社会。我们经常批判美国霸权主义,但是看近十年来的主流宣传,中国人为国争光就是把各个行业垄断,把别人全挤出去了,这样的宣传口径和目标追求是与人类共同文明的公共生态是不一样的,是有冲突的。
现在我的问题是,企业家的地位如何来评价?过去40年对于中国经济的重大作用是毫无疑问的。没有中国的一代企业家,中国经济不会走到今天的地步,不会从贫穷到富足。但是企业家是不是社会仅仅唯一的主流?思想家、艺术家、教育家和官员都会成为社会的主导作用。这个社会不是仅仅以企业家为主,中国不仅仅是企业家,要给别人空间,教育家、艺术家、科学家呢?从这点来说,今天企业家完成了一个使命,从贫穷到比较富有的时候,我们应更多考虑其他领域如何来主导社会生活,才能把整个文明提升。
并购也是一样,谈企业家、谈价值观也是谈并购价值观。并购是不是一定要做大做强?所有的产业都要变成龙头老大,都没有生态圈吗?都要一家独吞吗?都一定要横向、纵向多元并购到垄断吗?今天要重新来思考。
当年穷为了追赶这样理解,但是中国到了这样的地步,影响全球了,目标还是这么单一、极致、贪婪,可能就出问题了。所以,价值观是不断变化的,倒退30年,我们的努力奋斗,追赶全球和工作的九九六,是对的价值观,不这样的话,中国就垮了。走了这么多年,我们还是要这样吗?今天请王名教授来谈公益,正是因为时代变了,到了一个新的时代,一个如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谈的,人民的时代。
第三,促进社会公益
我们近年来经常谈到不忘初心,应该重新读读《共产党宣言》。我前几天又翻了一遍,这是1848年发表的,给我印象很深的三点。一是强调阶级斗争,二是强调所有制,三是强调政府的控制。我们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方向是共产主义,必须要理解这个基本模式。观点可以争论,可以有不同意见,但是要理解大的政策环境,国家总的趋势,企业才能生存。另外,今年恰巧是巴黎公社150周年,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的巴黎公社,主要是谈公平。尽管工人阶级占领巴黎两个月时间很短,但是提出的大量措施都是和社会公平相关。
现在大家关注第三次分配的效率公平,这里有很多层面复杂关系。但是,至少说明第一次市场分配和第二次政府分配不够公平,所以要第三次分配。这里不仅仅是企业家捐钱这样简单,社会需要的不是慈善和恩赐,需要的是公平和权利。所有市场的参与者都要考虑这个公平和权利的问题。
并购公会从创建以来坚持的几件事就与公平和权利相关。我们从成立开始说要维护权益,维护公会会员权利。今天我们能力稍微大一点,有可能给社会做贡献,就提出建立行业标准。我们连续多年来出版并购行业的行为准则,谈的就是价值观,已经第三版了。
最后,什么叫好的并购?第一,要审时度势。在中国这样一个环境下,政治要正确,所以今天请了王一鸣主任,请了贾康教授。要理解社会大格局,不单单是企业家构成,是很复杂的社会。第二,要管理成长。不同阶段有不同的管理战略,成长战略。20岁的年轻人可以血脉偾张地创业和奋斗,到了50岁还是这样,就可能有问题,要稳健,有教养了,不能再像20岁的时候横冲直撞了。第三,要创造社会价值,不仅仅是商业价值,文化、教养、环保、社会价值。
我今天和大家交流这么几点,并购公会随着整个中国环境走到今天,我们的价值观也在提升。希望能够在全国工商联领导下,在北京金融监管局的支持下,能够进一步提升自己,变成一个好的并购交易者,推动社会的进步,创造财富,同时创造公平,谢谢大家!

2021(第十八届)中国并购年会在北京举行 聚焦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
开创新时代公会改革发展新局面:全联并购公会第五届理事会五次会议成功召开

电话:010-65171198
网址:www.ma-china.com
邮箱:cmaa@mergers-china.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