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并购交易趋势】2021年中国国内并购交易数量创下历史新高

全联并购公会常务理事单位普华永道于近期发布《2021年中国企业并购市场回顾与前瞻》,并于北京、上海、香港、杭州、苏州、青岛、贵阳、重庆、成都、长沙、武汉、西安以及广州举办新闻发布会(部分城市采取视频连线方式举行)。
<<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现场图片 >>
点击“阅读原文”或扫描二维码,下载完整版报告。


概览
全联并购公会常务理事单位普华永道于近期发布《2021年中国企业并购市场回顾与前瞻》,报告显示2021年中国国内并购交易数量创下历史新高,达到12,790宗,较2020年增长了21%,交易金额从2020年历史最高水平下降19%至6374亿美元,其中私募股权基金交易金额首次超过交易总额的一半。
按照交易量和交易额计算,中国分别约占全球并购市场的20%和13%,在全球市场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中国坚持高水平对外开放、致力于共同发展提供机遇的理念,在国际上赢得越来越多的认同。根据普华永道和美商会共同发布的《上海美国商会2021年中国商业环境调查》,高达93%的在华美资企业预计将加大(60%)或保持(33%)在华投资。此外,普华永道和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共同发布的《2021在华日本企业发展调研报告》显示,高达91%的在华日企将在未来3到5年加大(46%)或保持(45%)现有投资规模。外国在华企业普遍看好中国经济发展和市场,未来或有更多境外直接投资进入中国,作为替代并购交易的一种方式。
得益于“双循环”、“产业升级”、“数字经济与绿色发展”主题以及国内对消费经济的普遍关注,中国并购交易数量在2021年创下历史新高,未来这些热点也将继续促进并购交易。同时,疫情变化和地缘政治趋势导致的各种经济失调将刺激国内并购交易的增长,为企业重组和战略变化提供契机并引领更多的并购交易。
2021年共发生了97宗超大型并购交易(单宗10亿美元以上),其中许多交易与境内关键经济主题相一致,如产业升级(23宗工业品交易,价值560亿美元),双循环(17宗消费品交易,价值310亿美元)以及低碳环保(9宗电力能源交易,价值260亿美元)。由私募股权基金主导的超大型交易数量在2020年猛增的基础上,继续维持在40多宗的高位。
国内及国外战略投资
2021年国内企业战略并购数量达到创纪录的5143宗,但交易金额降至2015年以来的最低水平,正如预期,外资企业入境并购活动受到疫情的严重影响。国内政策大环境的驱动,如产业升级、科技创新及双循环拉动消费市场等举措,促使战略投资者并购交易数量上升了14%,创下新高,但因缺乏超大型并购交易而导致交易金额有所下降。资金主要集中在几个大的主题上,例如产业升级、传统能源向可再生能源转化(使得电力能源类并购交易达到历史新高)以及金融、科创技术类投资等。
私募股权基金、风险投资和财务投资者
2021年私募股权投资交易量创下历史新高,交易金额比2020年的峰值仅略低一点。2021年风险投资交易数量也创下历史新高,较2020年激增46%。2021年也是私募股权退出数量创纪录的一年,由于承销商利用高估值推动交易量,私募退出数量较去年增多了近一倍。
2021年对于私募股权投资而言是炙手可热的一年,私募股权首次占中国并购交易总额的一半以上。高科技、工业品和消费品领域的交易金额保持在非常高的水平,私募股权越来越多地参与到电商、物流和中国由传统能源向新能源转型等投资主题相关的超大型交易。从交易数量上看,私募股权也活跃于高科技、医疗健康、工业品和消费品领域,这一趋势也体现了政府在这些领域的各种举措。
中国内地企业海外投资
由于疫情和地缘政治的影响,海外并购活动持续低迷,但呈现小幅反弹。随着中国私募股权基金寻找具有“中国视角”的海外投资项目,财务投资者首次成为海外并购的最大参与者,国有企业仍然专注于国内市场。消费品行业吸引了中国投资者的大部分资金,且高科技行业持续受到追捧。从交易数量看,活动水平较2020年略有上升,科技、医疗健康和工业品是2021年最受欢迎的海外投资领域。
2022年展望:并购交易数量与私募股权基金投资活动有望保持高水平
2022年中国企业并购交易可能将继续保持较高水平,主要得益于国内经济持续转型推动,以及财务投资者待投资资金达到历史最高水平。预计2022年境内并购交易数量将与2021年大致相当,或略低于2021年。企业对权益资金的巨大需求将继续存在,同时私募股权基金行业也有充足的待投资资金,2022年私募股权基金投资活动预计将与2021年的高水平相当或略低于该水平。
联系我们:
<< 上下滑动查看更多联系人 >>
© 2022 普华永道版权所有。普华永道系指普华永道在中国的成员机构、普华永道网络和/或其一家或多家成员机构。每家成员机构均为独立的法律实体。详情请见 www.pwc.com/structure。
免责声明:本微信文章中的信息仅供一般参考之用,不可视为详尽说明,亦不构成普华永道的法律、税务或其他专业建议或服务。普华永道各成员机构不对任何主体因使用本文内容而导致的任何损失承担责任。
您可以全文转载,但不得修改,且须附注以上全部声明。如转载本文时修改任何内容,您须在发布前取得普华永道中国的书面同意。

电话:010-65171198
网址:www.ma-china.com
邮箱:cmaa@mergers-china.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