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伊利或将收购澳优股权,奶粉市场或迎来变局
继去年密集到上游抢牧场之后,今年乳制品行业迎来头部公司的并购和洗牌。在春华资本拿下美赞臣之后,澳优成为一个新的标的。
10月12日上午,澳优乳业一份与“收购及合并”有关的短暂停牌公告,似乎坐实了本月初“伊利有意收购澳优股权”的传言。

此前有媒体报道,伊利正在与银行讨论收购澳优乳业的相关事宜,收购谈判正在进行中,澳优有可能还吸引其他潜在收购者。在羊奶粉赛道,澳优目前的市场份额处于领先地位。
有知情人士透露,伊利应该不是整体收购澳优,只是竞购转让部分股权。这次是大股东中信集团旗下的中信农业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信农业基金”)要出让20%左右的股权,伊利参与的应是这部分股权的竞购。
2018年,中信农业基金曾斥资19.62亿港元获得澳优25.18%的股权,成为其第一大股东。不过在此后的两年间,该基金一直在小幅减持。
本次收购如落定,羊奶粉市场将再迎来变局。
伊利或收购澳优股权
10月1日,彭博社引述“知情人士”消息称,伊利一直在与银行讨论可能收购在港上市的澳优乳业相关融资的事宜,审议正在进行中,不确定会否导致正式的竞标。对此,伊利官方回应称,未收到相关信息。澳优方面则表示,公司信息以披露的公告为准,公司生产经营一切正常。
对于此番并购澳优乳业的传闻,中国农垦乳业联盟经济专家组组长、乳业高级分析师宋亮表示,此次应该是部分股权出让,中信集团旗下的中信农业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信农业基金”)出让了20%左右的股权,伊利应该是参与了这部分股权的竞购。目前双方能否达成一致,还要看具体价格。
据了解,2018年,中信农业基金斥资约19.62亿港元获得澳优25.18%的股权,成为其第一大股东。澳优方面表示,截至目前,中信农业基金持股比例为22.05%。
公开资料显示,澳优全称为“澳优乳业股份有限公司”,于2003年9月在湖南长沙成立,并于2009年10月8日在香港联交所主板上市,是中国首家在港上市的婴幼儿配方奶粉企业。
2020年澳优录得收入为人民币79.86亿元,同比增长18.6%;净利润为人民币10.83亿元,同比增长15.0%。其中自有品牌配方奶粉销售额为人民币69.26亿元,同比增长15.0%,占澳优总收入86.7%。
事实上,伊利已加速并购多家国内外乳制品生产相关企业。2018年,伊利收购泰国品牌Chomthana;2019年,伊利收购共新西兰品牌Westland,同年旗下控股子公司“优然牧业”收购“赛科星”集团58.36%股权;2020年伊利旗下“优然牧业”以人民币23.1亿元收购“恒天然中国牧场”全部股权;2021年,伊利完成对中地乳业的强制收购。
上半年,伊利还曾参与另一大奶粉巨头美赞臣的竞购,不过事与愿违,美赞臣最终被母公司利洁时以22亿美元的身价卖给了胡祖六的春华资本。
被飞鹤、君乐宝赶超
业内人士分析称,伊利频频向其他奶粉巨头递上橄榄枝的背后,或是其奶粉业务亟待加强。
事实上,伊利曾经贵为国产奶粉龙头企业。智研咨询数据显示,2008年之前,国内婴幼儿奶粉市场主要以国产品牌为主,三鹿、伊利及完达山领跑行业,2007年三大公司市场份额高达40%。
2008年三聚氰胺事件后,以惠氏、雅培、美赞臣等为代表的国际奶粉品牌快速崛起,市场份额明显提升,直到2016年10月1日,被称为史上最严的中国婴幼儿奶粉注册制正式颁布后,国资奶粉才得以重新抬头。得益于此,伊利奶粉业务也有所壮大。财报显示,2020年伊利奶粉及奶制品业务营收128.85亿元,同比增长28.15%。
不过这项数据距离国产奶粉龙头飞鹤仍然有很大的距离。2020年,飞鹤营收185.92亿元,同比增长35.5%。更重要的是,伊利和飞鹤的差距还在持续扩大中,今年上半年,伊利奶粉及奶制品营收76.27亿,同比增长14.83%;同期飞鹤营收115.4亿元,同比增长32.6%。
更令伊利始料未及的,是君乐宝对伊利的赶超。数据显示,君乐宝在2019年销量超过1亿罐,产销量突破7.5万吨,同比增长62%。另有数据显示,2020年四季度君乐宝奶粉市场份额达到11%,当年目标是产销量突破10万吨。
根据Euromonitor的数据,2020年中国婴幼儿配方奶粉市场前五大品牌分别为飞鹤、惠氏、达能、君乐宝、澳优,伊利已经跌出前五。
在宋亮看来,收购澳优对于伊利来说,能够实现在婴幼儿奶粉业务上的大飞跃,一下子就能够跃居至行业第二,仅次于飞鹤。
澳优在全球的供应链资源,或许也是伊利青睐的原因之一。资料显示,澳优目前在全球拥有10座工厂、产品行销60余个国家和地区,并在荷兰、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全球“黄金奶源地”完成研发及供应链布局,而伊利目前的海外资源主要集中在新西兰。
(综合整理自:中国新闻周刊,AI财经社)

电话:010-65171198
网址:www.ma-china.com
邮箱:cmaa@mergers-china.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