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并购处于青春期----王巍

    作者: 来源: 日期:2015-12-17 17:21:18 人气:105 加入收藏 标签:

      2002年,王巍定义为中国并购元年。彼时的中国,刚刚加入WTO组织,王巍认定此事件造就了中国的并购主体。所以彼时的王巍也开始筹建中国第一个并 购行业的协会——并购公会。十年过后,并购行业风生水起,而2012年更是频频发生世界级的中国并购案例,显然,全球的并购目光已经聚焦中国。

      《中国经营报》:是否可以简述一下2002年你所提出的“中国并购元年”的概念分析?

      王巍:当时提出“中国并购元年”这个概念,源于我分析中国加入WTO事件会导致全球性的现代金融技术推动中国的体制改革,而其中的一个重要手段便是并购。十年后的今天,我认为自己幸而言中,中国并购在这十年中经历从无到有再到波澜壮阔的过程。

       从2002年开始,并购业已逐渐形成了几大板块。第一部分是国企并购板块,是在发改委主导以及政府推动下发展出来的;第二部分是三资企业结构调整板块, 在中国加入WTO后,全球性外资企业不需要再跟中国合资,而是独立进入中国设点布局,同时调整原来的合资,三资企业结构进行力量的重新整合;第三个板块是 中国民间企业行业调整,从改革开放到2002年加入WTO,中国的民企有了一定的资本能力,也在每个产业上走到前沿,于是也开始筹谋调动并购力量,对行业 进行整合,以加强国内及国际竞争力在运作。

      《中国经营报》:在并购业十年的发展历程中,现在是否已经可以为十年这个节点再次做一个定义?

      王巍:并购是资本行为。所谓并购市场化,就是通过资本运作取代行政划拨。十年前有个词叫“关停并转”,这有很强的政府行政味道。如今大家更习惯用“并购重组”,这意味着资本力量的显现。

       以往,金融结构中更多的是面对净资产贷款、抵押担保等,而现在并购贷款和融资则是面对未来、面对现金流。2008年中央银行就开始提出要给并购贷 款,2009年银监会开放并购贷款的指导,到现在开始出现中小企业债券——这一切标明,并购贷款走到了前台。这是前所未有的突破,因为即使并购行业前景再 好,整个经济环境再好,如果并购贷款和并购融资不能成行,那么并购市场依然无法发展。

      综合种种因素来看,十年后的今天,三足鼎立的局面已经形成,即行业协会日趋成熟、行业标准逐步制定、并购融资初步形成。

      《中国经营报》:在这十年中,并购行业的发展给中国带来的转变是什么?

       王巍:十年间,并购为中国本土的产业增值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同时也奠定了中国向全世界发展的起点。从中国今年连续几个世界级并购案例来看,都已经说明, 中国企业已经从行业的参与者晋升为行业领头人。由于全球次贷危机,中国市场成为全球各个并购力量最关注的焦点,全世界的并购大鄂,都把目标放在中国。而当 中国从一盘配菜变成主菜的时候,也具备了给全球并购制订规则的实力。比如中国证监会设计中国的海外股上市规则,虽然是对国内企业进行约束,但实际对全球资 本也有很大的调配作用。另外,当我们规定外资投资企业不能在中国直接上市后,很多外资企业就会调整洗牌。

      并购所带来的另外一个改变, 是一些新型冲突的显现和反思。伦理冲突方面,比如阿里巴巴的支付宝争议。而国美股权之争以及雷氏照明之争,又反映出投资人和管理人的冲突。这说明,以往中 国体制改革的矛盾,已经完全标准化、普世化。过去的所谓保守与改革、国营与民营等意识形态之分,已经化简为管理层的投资矛盾、大小股东矛盾。某种意义上来 说,这也是一种进步。

      《中国经营报》:你提到全球并购业已经聚焦中国,在全球经济形势并不被看好的背景下,他们看重中国的原因具体有哪些?

       王巍:向比较来说,欧美和其他一些发达国家,在经济和金融发展上已经非常成熟,但也不可避免的进入更年期。而中国这个新兴的市场更像是处在青春期,尽管 有种种问题存在,但因为处在上升期,机会更多。中国迎来了成为全球经济发动机的时代,正在走向青春繁荣期。更年期和青春期都有各自的问题所在,所以如今的 世界形势,更像是两者的博弈。

      我一直认为,这个世界不存所谓的理性判断,金融和经济也是如此。所以我通常不赞成什么预测,以往的经验 告诉我们,实现计划好的东西最终结果都不太如意。那么理性社会就是让所有人的判断都能充分的表达,并自由发挥,把它付诸于操作。而我上述提到的博弈,正是 充分体现了这种自由发挥和表达。比如正常的股票市场,就应该有人看好,有人看坏,实践证明,当所有人都看好的时候,股票市场便出现了大的危机。

      《中国经营报》:那么按照你的理论,我们是否无法去预测接下来哪些行业存在的并购机会更多?

       王巍:并购是个特殊的行业,对于并购来说,任何一个经济时期都有大机会。经济态势好的时候,很多人勇于并购;经济走向低潮的时候,又正好可以调整资金, 进行重组。如今在中国,很多行业开始显现浮躁,这是很多行业发展过程中必然经历的一个阵痛。中国从物资匮乏到如今各种产能过剩,是需要一定时间进行调整 的。而在刺激消费过程中,又伴随着消费的高度限制,比如汽车、房产、股票等。因此今天各个行业都存在不适应,其实每个社会都在增长过程吐故纳新,等到完全 蜕变,就可以迎来一个新的时代。您很难去评断新兴产业或传统行业,哪个更值得关注,因为同时具有机会。比如互联网、教育医疗,甚至农业,都是同时备受关注 的行业。

      另外,中国的体制改革将会带来更多的机会。举个例子来说,站在中国世贸大厦,能看到的所有好的大楼,都是政府的国有企业。而 在美国恰恰相反,所有好的大楼都是民间的、社会的、股份制的,这就是社会的巨大差距。当北京上海这么多巨大的存量,纷纷转向社会化、私人化的时候,社会将 更健康。而这背后的并购市场有多大,是难以估量的。

      《中国经营报》:在您所经历的这十年并购行业的发展中,是否存在一些尚未能解决的问题?

       王巍:有一些遗憾的是,我在自己最有能力去做并购的时候,也就是才智和激情达到最佳状态的时候,由于中国特殊的体制以及政府的监管,导致了根本无法动用 任何相应的资源去发展壮大。在一个健康的社会环境下,资本资源和社会的各种资源,应当追随着具有市场经验的有全球事业视野的人才。但是中国在发展过程中, 一直跟着政府的眼光走,根据产业政策去发展,这造成了非常大的浪费。这十年中,我们不难发现,政府主导的很多并购都是非常低级的。

      但 从另一个角度来说,这也是一个社会的发展历程所必须经历的。任何一种局面都是很多人共同操作的,最终呈现的状态是一种各方力量妥协的格局。一个人再聪明, 也无法单独去抗衡这种妥协。而并购本身也是就是一种随波逐流的生意,它并不创造产业本身,只是在产业发展和整合过程中起到良性的推动作用。并购就是将各方 力量整合起来,并致使各方力量达成妥协的局面,以促使效益最大化发展。

    栏目类别